时间: 2025-07-28 16:04: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6:04:45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 鹊山亭
作者: 苏辙 〔宋代〕
筑台临水巧安排,万象轩昂发瘗埋。
南岭崩腾来不尽,北山断续意尤佳。
平时战伐皆荒草,永日登临慰病怀。
更欲留诗题素壁,坐中谁与少陵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临水而建的高台,其设计巧妙,让人感受到万千景象的壮丽与深邃。南边的山岭在不断崩腾,给人一种无尽的气势,而北边的山则断断续续,意境更显优雅。往日的战乱已成荒草,今天的登高望远却能抚慰病痛的心怀。我更想在这空白的墙壁上留下诗句,但坐在这里,谁能与我相伴,像少陵(王维)那样呢?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涧田,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之弟。他的诗文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在济南的游历之中,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战乱的感慨与个人的孤独感。
该诗以鹊山亭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美丽而富有情感的自然景观。苏辙在诗中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诗的开头两句通过“筑台临水巧安排”引出山水的景致,表现出诗人对建筑与自然和谐的赞美。接下来的南岭与北山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景色,也隐含了人生的起伏与波折。
“平时战伐皆荒草,永日登临慰病怀”,更是对历史的反思,感叹战争带来的破坏与荒凉,同时又通过登高望远来寻求内心的安慰,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诗人希望能在这美丽的环境中留下诗句,却又感到孤独,谁能与自己共享这份情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伴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南岭崩腾”和“北山断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友伴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岭给人怎样的感觉?
A. 温柔 B. 磅礴 C. 静谧
诗人希望在何处留诗?
A. 河边 B. 素壁 C. 树下
诗中“少陵”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答案: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王维与苏辙的作品同样描绘了自然美,但王维的诗更加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哲思,而苏辙则在欣赏自然的同时,融入了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的孤独感,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