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0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01:57
羌虏忘君恩,战鼓惊四隅。
边候失晨夜,骑驿驰中涂。
诏书止穷征,诸将守来驱。
敌微势可料,师竞力无余。
防边未云失,忧怀愧安居。
这首诗描写了边疆的战争与将士们的心情。诗中提到羌族敌人忘记了君主的恩惠,战鼓的声响震惊了四方。边地的守卫在晨夜之间失去了警觉,骑兵在道路上急驰。皇帝的诏书停止了穷苦的征战,诸将得以守卫。敌人的势力虽小,但我军的士气已然不再。防守边疆尚未失败,心中却充满了忧虑,愧疚让人难以安居。
苏辙,字子瞻,号海陵,宋代著名的文人,兄长苏轼。他以诗、文、词俱佳而闻名,政治上也有一定影响力。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了对国家、社会的关心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此诗写于宋代中期,正值边疆局势紧张之时,诗人通过描写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与内心挣扎,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与对将士的关怀。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士兵们的内心挣扎。开头以“羌虏忘君恩,战鼓惊四隅”引入,表现出敌人对国家的敌意以及战事的紧迫感。接着,诗人通过“边候失晨夜,骑驿驰中涂”描写边疆守卫的松懈与急躁的骑兵,突显出战争的动荡与不安。
在中间部分,诗人提到“诏书止穷征,诸将守来驱”,说明统治者的决策与将领的责任心。尽管敌人力量微弱,但“师竞力无余”却表现出将士们的疲惫与无奈。最后两句“防边未云失,忧怀愧安居”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忧虑以及士兵们内心的愧疚感,这种复杂的情感让整个诗作充满了深思与感慨。
全诗通过描绘边疆将士的艰辛与国家的危机,传达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心与对士兵的同情,反映了战乱时期人们内心的无奈与愧疚。
诗中提到的“羌虏”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羌族
C. 满族
诗中“战鼓惊四隅”的意思是什么?
A. 战争的声音传遍四方
B. 战斗已经结束
C. 战士们在休息
诗人对边疆的防守持什么态度?
A. 乐观
B. 担忧
C. 无所谓
答案: 1-B, 2-A,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