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4:02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作者: 苏辙 (宋代)
开卷观古人,谁非一世英。
骨肉委黄垆,泯灭俱无情。
憧憧来无尽,扰扰相夺倾。
惊雷震朱夏,鲜能及秋鸣。
得酒且酣饮,问谁逃死生。
打开书卷观看古人,谁不是一代英杰?
然而亲人却化作黄土,生死之间毫无情感。
人生如梦,来去匆匆,纷纷扰扰,争夺权势。
雷声轰鸣于炎热的夏日,鲜有人能比得上秋天的鸣响。
既然有酒,何不痛痛快快饮上一杯,问谁能够逃避生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是苏东坡的弟弟,以诗词、散文和书法著称。苏辙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典雅深邃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辙在饮酒时的即兴之作,受到陶渊明饮酒诗风的影响,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尤以对生死的探讨为主。
这首诗以开卷观古人的视角开篇,直接引入了对过往英杰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骨肉委黄垆”的描写,表现了对生死无常的感慨,揭示了人生命运的脆弱与无情。接着,诗人用“憧憧来无尽,扰扰相夺倾”来描绘人生的纷繁复杂,展现出人们在世俗中争名夺利的无奈与疲惫。最后,诗人提到“得酒且酣饮”,似乎在劝慰自己,既然人生苦短,那么就痛快地享受当下的快乐,反映出一种对生命的豁达态度。
整体而言,诗歌在形式上简洁有力,意蕴深厚,展现了苏辙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见解,传达出一种超脱的生死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面对生死,诗人选择了享受当下,体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骨肉委黄垆”中的“黄垆”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惊雷”主要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两首诗和苏辙的作品一样,都探讨了生死与享受当下的主题,但表现的情感基调各有不同,陶渊明更为淡泊,李白则豪放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