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浪淘沙·其三》

时间: 2025-08-06 21:07:26

诗句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6 21:07:26

原文展示:

浪淘沙·其三
作者:刘禹锡 〔唐代〕

汴水东流虎眼文,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白话文翻译:

汴河水向东流去,水面波光粼粼如虎眼一般;
清晨的淮水在晨光中闪耀,宛如鸭头般的春色。
你看那渡口淘沙的地方,
渡过的人间又有多少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汴水:指汴河,古时重要的水道。
  • 虎眼文:形容水面的波纹像虎的眼睛一样。
  • 清淮:指淮河,水清而明亮。
  • 鸭头春:春天的景色清新,鸭头象征春意。
  • 淘沙:指水流冲刷沙石,形象地描绘了渡口的情景。

典故解析:

  • 渡口:古代渡口是人们往来交通的重要地点,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生活的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生于772年,卒于842年。他的诗风清新洒脱,常常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浪淘沙·其三》创作于刘禹锡被贬期间,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隐含着对人世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浪淘沙·其三》通过对汴水和清淮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机,诗中蕴含的情感让人深思。开头两句通过细腻的比喻,将水面与虎眼、晨光中的鸭头相结合,构建了一个生动而富有层次的图景。诗人巧妙地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清新与流动的河水交织在一起的生机。

而后两句则转向对人世的思索,提到“渡口”的淘沙,暗示着人生的流转与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多少人曾在此渡过,留下了怎样的故事与回忆。诗人似乎在反思人间的纷扰与流转,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短暂与人事无常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写景,亦抒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敏锐的观察力,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汴水东流虎眼文:描绘汴河水流向东,水波闪烁如虎眼,展现了自然之美。
  • 清淮晓色鸭头春:清晨的淮河水面在阳光照射下泛着光辉,春天的景象生机盎然。
  • 君看渡口淘沙处:呼唤读者关注渡口的淘沙之景,暗示人们的生活与过往。
  • 渡却人间多少人:引发思考,多少人曾在此渡口经历过人生的旅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虎眼文”生动形象。
  • 对仗:上下句对称,构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河水和渡口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人世变迁的感慨,反映了人生的短暂与流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汴水:象征流动与时间。
  • 清淮:代表生机与希望。
  • 渡口:象征人生的交汇点,承载着无数故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汴水”指的是哪个河流?
    A. 黄河
    B. 长江
    C. 汴河
    D. 淮河

  2. “清淮晓色鸭头春”中,“鸭头”用来形容什么?
    A. 池塘
    B. 春天的颜色
    C. 鸭子的形象
    D. 河流

  3. 本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人世的感慨
    C. 对历史的追忆
    D. 对爱情的向往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描绘自然美与人间情感。
  • 《望庐山瀑布》(李白):展现壮丽自然与人生感慨。

诗词对比:

  • 《浪淘沙·其三》《春江花月夜》:两者都运用自然意象,反映人生哲理,但《浪淘沙》更侧重于流动与变迁的感悟,而《春江花月夜》则更强调宁静与和谐的美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刘禹锡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

赏析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与《竹枝词》相比,此组诗中民歌情味减少,文人气息增多。

相关查询

赠沙鸥 刑部尚书致仕 感故张仆射诸妓 闺情 朱陈村 秦中吟十首。立碑 东楼晓 醉送李二十常侍赴镇浙东 题灵岩寺 山鹧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入字旁的字 拥开头的成语 包含拇的词语有哪些 禄养 横尸遍野 隆暑 又生一秦 文惠 蕙心兰质 見字旁的字 韋字旁的字 冬月无复衣 成群打伙 谐决 争权攘利 四点底的字 中开头的成语 病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