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4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8:41
永日长梧下,清阴小院幽。
自怜风袅袅,客赋雨浏浏。
作别今千里,相思欲九秋。
更怜同社友,复此误淹留。
在漫长的日子里,梧桐树下的阴影清幽,小院静谧而深邃。
我独自怜惜那轻柔的风,心中感慨,客人吟唱着细雨绵绵。
与友人离别时,千里之外的相思,仿佛经历了九个秋天。
更让我感到怜惜的是同社的朋友,竟因误事而耽搁了时光。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倡导“格物致知”,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朱熹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诗的传统,风格清新、高远,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这首诗写于朱熹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视。
朱熹的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开头两句“永日长梧下,清阴小院幽”,以梧桐树的高大与小院的幽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此时的环境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反映。
紧接着的“自怜风袅袅,客赋雨浏浏”,通过轻柔的风与细雨交织,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的心情。此处的“自怜”二字,彰显了诗人对自身情感的敏感与细腻,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的独处。
“作别今千里,相思欲九秋”,这一句直白地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形象地描述出离别带来的距离感,以及思念的漫长与深切。这里的“千里”与“九秋”,不仅是物理的距离,更是时间上对友谊的无尽回味。
最后一句“更怜同社友,复此误淹留”,则将情感推向高潮,体现了对同伴的惋惜与怜惜。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展现出了深厚的人际情感。
总的来说,朱熹的这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自然意象的描绘上达到了很好的平衡,展现了他作为理学家的深邃内涵与诗人的细腻情怀。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离别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树是什么?
诗人对同伴感到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千里”主要指什么?
“相思欲九秋”中的“九秋”代表什么?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朱熹更侧重于对环境的描绘与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直接的情感宣泄。两者都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友谊和思念的深刻理解,但风格与表现手法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