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择之梧竹二首并呈季通 其二》

时间: 2025-05-02 19:48:41

诗句

永日长梧下,清阴小院幽。

自怜风袅袅,客赋雨浏浏。

作别今千里,相思欲九秋。

更怜同社友,复此误淹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8:41

原文展示:

永日长梧下,清阴小院幽。
自怜风袅袅,客赋雨浏浏。
作别今千里,相思欲九秋。
更怜同社友,复此误淹留。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的日子里,梧桐树下的阴影清幽,小院静谧而深邃。
我独自怜惜那轻柔的风,心中感慨,客人吟唱着细雨绵绵。
与友人离别时,千里之外的相思,仿佛经历了九个秋天。
更让我感到怜惜的是同社的朋友,竟因误事而耽搁了时光。

注释:

  • 永日:漫长的日子。
  • 长梧:高大的梧桐树,象征孤独与思念。
  • 清阴:清凉的阴影,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 自怜:自我怜惜,表达孤独的心情。
  • 袅袅:形容风轻轻地吹动。
  • 客赋:客人吟唱,表达文人雅客的情趣。
  • 浏浏:形容雨声细腻而绵长。
  • 作别:离别之意。
  • 千里:形容距离远,思念之情加重。
  • 相思:思念。
  • 九秋:形容时间之久,表达思念之深。
  • 同社友:同社的朋友,这里指与自己有共同经历的人。
  • 误淹留:因误会或其他原因而耽搁了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倡导“格物致知”,强调伦理道德的重要性。朱熹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诗的传统,风格清新、高远,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朱熹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朱熹的这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开头两句“永日长梧下,清阴小院幽”,以梧桐树的高大与小院的幽静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此时的环境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反映。

紧接着的“自怜风袅袅,客赋雨浏浏”,通过轻柔的风与细雨交织,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的心情。此处的“自怜”二字,彰显了诗人对自身情感的敏感与细腻,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的独处。

“作别今千里,相思欲九秋”,这一句直白地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形象地描述出离别带来的距离感,以及思念的漫长与深切。这里的“千里”与“九秋”,不仅是物理的距离,更是时间上对友谊的无尽回味。

最后一句“更怜同社友,复此误淹留”,则将情感推向高潮,体现了对同伴的惋惜与怜惜。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展现出了深厚的人际情感。

总的来说,朱熹的这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自然意象的描绘上达到了很好的平衡,展现了他作为理学家的深邃内涵与诗人的细腻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永日长梧下:长久的日子里,梧桐树的荫影下。
  2. 清阴小院幽:清凉的阴影笼罩着小院,显得幽静。
  3. 自怜风袅袅:我对轻柔的风感到怜惜,情绪低落。
  4. 客赋雨浏浏:客人在这里吟唱,雨声细腻而悠扬。
  5. 作别今千里:今天离别,已经相隔千里。
  6. 相思欲九秋:思念的情感如同经历了九个秋天。
  7. 更怜同社友:更让我感到怜惜的是同伴。
  8. 复此误淹留:因误会而耽搁了时间,感到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永日”比作漫长的时间,增强了思念的深切。
  • 拟人:将风和雨赋予情感,使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
  • 对仗:如“作别今千里,相思欲九秋”,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离别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视,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梧桐:象征孤独与思念。
  • 清阴:代表宁静的环境与内心的幽深。
  • :象征自由与流动的情感。
  • :象征细腻与柔情的表达。
  • 千里:象征距离与思念的深度。
  • 九秋:象征漫长的时间与深厚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树是什么?

    • A. 松树
    • B. 梧桐
    • C. 杨树
      答案:B
  2. 诗人对同伴感到什么情感?

    • A. 喜欢
    • B. 忍耐
    • C. 怜惜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千里”主要指什么?

    • A. 距离
    • B. 时间
    • C. 风景
      答案:A
  4. “相思欲九秋”中的“九秋”代表什么?

    • A. 一年
    • B. 久远的思念
    • C. 短暂的时间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表达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思考。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绘思念之情。
  • 王维《送别》:反映离别和思念的主题。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朱熹更侧重于对环境的描绘与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更倾向于直接的情感宣泄。两者都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友谊和思念的深刻理解,但风格与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朱熹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风流子 风流子 风流子 答缀玉京师来书,似非手笔 风流子 落花 风流子 金陵怀古 风流子 京口怀古 风流子 依韵答慕韩 风流子 其三 风流子 其二 风流子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科的成语 卓立鸡群 师君 穷寇莫追 遥视 经受 臣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风不鸣条 众人国士 靑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良师 包含女的词语有哪些 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云髾 釒字旁的字 巧不若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