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0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2:57
驱马倦长道,投鞭憩此岩。
来应六鳌戴,迹是五丁劖。
泉脉流青润,林稍拥碧巉。
老禅深闭户,客子且征衫。
驱马在漫长的道路上感到疲倦,于是我在这块岩石旁停下来休息。
这里的景色好似六鳌山的巍峨,留下的足迹仿佛是五丁的刀砍。
泉水清澈流淌,滋润着周围的青苔,树林轻轻环抱着翠绿的山岩。
老禅师紧闭着门,我这个旅人只得暂时披上征衣。
作者介绍: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诗人和教育家。他对儒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强调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著作颇丰,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朱熹的旅行途中,诗人在长途跋涉后感到疲倦,选择在山岩旁稍作休息,借景抒情,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悟。
朱熹的《次韵择之章岩》以其优美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而著称。全诗通过描绘旅途的疲惫和自然的宁静,展现出一种淡雅的禅意。开篇“驱马倦长道,投鞭憩此岩”直接描绘了诗人疲惫的状态,瞬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旅途的艰辛与无奈。而接下来的描写则极具画面感,特别是“泉脉流青润,林稍拥碧巉”,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出山水的清新和生机。
诗中提到的“老禅深闭户”,让人感受到一种禅宗的宁静与沉思,似乎在暗示人生态度的选择:在喧嚣与宁静之间,诗人选择了后者,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方式。而“客子且征衫”则点出旅人的身份,流露出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人生旅途的反思。整体上,诗歌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疲惫与对自然的敬仰,同时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六鳌”指代什么地方?
A. 六个山头
B. 六个神话人物
C. 六个海洋
D. 六个寺庙
“老禅深闭户”中的“老禅”指的是?
A. 一位年轻的和尚
B. 一位年长的和尚
C. 一位旅行者
D. 一位山神
诗人停下来的原因是?
A. 观赏风景
B. 感到疲倦
C. 休息吃饭
D. 遇到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朱熹的《次韵择之章岩》和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朱熹更强调旅途的感悟与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恬淡与孤寂,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