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4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1:30
原文展示:
远思 袅袅霜风吹碧梧,孤城残角奏单于。 山川浩荡愁千里,楼阁黄昏月一梳。
白话文翻译:
袅袅的霜风轻轻吹拂着碧绿的梧桐,孤寂的城池中,残破的号角奏响了单于的曲调。 山川广阔,愁思绵延千里,楼阁在黄昏时分,月亮如一把梳子般挂在天空。
注释:
袅袅:形容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霜风:带有寒意的秋风。 碧梧:绿色的梧桐树。 孤城:孤立无援的城池。 残角:残破的号角。 奏单于:奏响单于的曲调,单于在此可能指古代匈奴的首领,也可能泛指边疆的战事或边塞的乐曲。 山川浩荡:形容山川广阔无垠。 愁千里:愁思绵延千里。 楼阁:高楼的阁楼。 黄昏:傍晚时分。 月一梳:月亮如一把梳子般挂在天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身处边疆或感受到边塞氛围时,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边疆战事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感受到边疆的孤寂和战事的紧张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边塞氛围,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塞的孤寂和战事的紧张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边塞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诗中“袅袅霜风吹碧梧”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风中的梧桐,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孤城残角奏单于”则进一步加深了边塞的孤寂和战事的紧张感。后两句“山川浩荡愁千里,楼阁黄昏月一梳”则通过广阔的山川和黄昏的月亮,表达了作者绵延千里的愁思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袅袅霜风吹碧梧:这句诗描绘了秋风中的梧桐,袅袅形容风轻轻吹拂的样子,霜风带有寒意的秋风,碧梧则是绿色的梧桐树。这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一种凄凉而美丽的氛围。
孤城残角奏单于:这句诗描绘了孤寂的城池中,残破的号角奏响了单于的曲调。孤城孤立无援的城池,残角残破的号角,奏单于则可能指奏响单于的曲调,也可能泛指边疆的战事或边塞的乐曲。这句诗进一步加深了边塞的孤寂和战事的紧张感。
山川浩荡愁千里:这句诗描绘了山川广阔无垠,愁思绵延千里。山川浩荡形容山川广阔无垠,愁千里则表达了作者绵延千里的愁思。这句诗通过广阔的山川,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楼阁黄昏月一梳:这句诗描绘了楼阁在黄昏时分,月亮如一把梳子般挂在天空。楼阁高楼的阁楼,黄昏傍晚时分,月一梳则形容月亮如一把梳子般挂在天空。这句诗通过黄昏的月亮,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比喻:诗中“月一梳”使用了比喻手法,将月亮比作一把梳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形状,增强了诗句的意象美。
拟人:诗中“袅袅霜风”使用了拟人手法,将霜风拟人化,形容其轻轻吹拂的样子,增强了诗句的动感。
对仗:诗中“山川浩荡愁千里,楼阁黄昏月一梳”使用了对仗手法,通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通过描绘边塞的孤寂和战事的紧张,以及广阔的山川和黄昏的月亮,作者抒发了内心的愁思和对亲人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袅袅霜风吹碧梧”中的“袅袅”形容的是什么? A. 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B. 霜的寒冷 C. 梧桐的颜色 D. 城池的孤寂
诗中“孤城残角奏单于”中的“单于”可能指什么? A. 古代匈奴的首领 B. 边塞的乐曲 C. 战事的紧张 D. 以上都是
诗中“山川浩荡愁千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B. 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C. 对边塞孤寂的感受 D. 对秋天景色的喜爱
诗中“楼阁黄昏月一梳”中的“月一梳”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