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07
凤扆朝碧落,龙图耀金镜。
维岳降二臣,戴天临万姓。
山川八校满,井邑三农竟。
比屋皆可封,谁家不相庆。
林疏远村出,野旷寒山静。
帝城云里深,渭水天边映。
佳气含风景,颂声溢歌咏。
端拱能任贤,弥彰圣君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朝气蓬勃的政权,诗中提到高高在上的皇帝(凤扆和龙图),以及他对下臣的任用,强调对百姓的关怀。山川河流的丰盈,乡村的富饶,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安宁与幸福,大家齐心庆贺。诗中描绘了远离村庄的清幽,辽阔的野外,寒冷的山静谧而美好。帝都在云雾中显得深邃,渭水在天边静静流淌。美好的气象和景色交融在一起,颂扬的歌声四处流淌,最后强调圣君的贤能与宽容。
作者介绍: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号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应皇命而作,反映了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王维通过描绘自然和人民的和谐,表现了对统治者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宏大的气势和细腻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一个强盛王朝的朝气。诗中“凤扆朝碧落,龙图耀金镜”开篇便通过意象营造出一种威严而神圣的氛围,显示出皇帝的伟大与尊严。接着,诗人通过“维岳降二臣”,强调了皇帝对于贤臣的任用,体现出一种明君的形象。
诗的中间部分,王维运用“山川八校满,井邑三农竟”,通过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融合,表达了对社会安定、人民富足的赞美。“比屋皆可封,谁家不相庆”则生动地描绘出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诗人以此展现了对民生的关注。最后几句以“端拱能任贤,弥彰圣君圣”总结全文,强调了明君的德行与贤能,呼应了开头的宏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例如“凤扆”与“龙图”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全诗集中表现了对明君治国理政的赞美,对人民安居乐业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的描绘,展示出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凤扆”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座位
B. 乡村
C. 高山
D. 百姓
“维岳降二臣”中的“二臣”指的是哪个角色?
A. 两位文人
B. 两位重要的臣子
C. 两位武将
D. 两位农民
诗歌中强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明君的贤能与对民众的关怀
C. 战争的胜利
D. 个人的挣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