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2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3:43
手中青铜镜,照我少年时。
衰飒一如此,清光难复持。
欲令孤月掩,从遣半心疑。
纵使逢人见,犹胜自见悲。
我手中拿着一面青铜镜,照出我年轻时的样子。
如今我已衰老,青春的光辉难以再现。
我想让孤独的月光掩盖这悲惨的景象,
即使与人相逢,仍不如自己看到的那样悲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青铜镜”象征着自我反思与记忆,而“孤月”则常在古诗词中用来表达孤独与思念,反映了诗人在面对衰老与孤寂时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李益,字季和,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主要以边塞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擅长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状况。
创作背景: 《罢镜》是在李益面对自身衰老和对青春的怀念中创作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罢镜》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反思的诗作,体现了李益对自身衰老的无奈与对青春的怀念。开篇以“手中青铜镜”引入,镜子不仅是照见自身的工具,更象征着对过去岁月的追忆。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的清秀已不复存在,诗人通过“衰飒”来表现自己对青春逝去的惋惜。
接下来的“欲令孤月掩”,展现出诗人对孤独感的渴望,试图借月光掩盖内心的悲伤。最后的“纵使逢人见,犹胜自见悲”更是道出一种深切的孤独感,面对他人时的伪装与内心的真实情感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而细腻地描绘了衰老与孤独,体现出李益对生命的思考与对人情的关怀。
逐句解析:
手中青铜镜,照我少年时。
手中的青铜镜映照出我年轻时的形象,反映了对过去的怀念。
衰飒一如此,清光难复持。
如今我已衰老,青春的光辉再也无法保持。
欲令孤月掩,从遣半心疑。
我想让孤独的月光遮住这令人悲伤的现实,但心中仍有疑虑。
纵使逢人见,犹胜自见悲。
即使与他人相见,自己看到的悲伤还是更加强烈。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青春的怀念与对衰老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青铜镜”象征什么?
A. 美丽的容颜
B. 对过去的反思
C. 年龄的增长
“孤月”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希望
诗人对衰老的态度是?
A. 接受
B. 无奈
C. 坚定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然而李白的诗歌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李益则更加细腻和沉重。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诗人对相似主题的不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