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4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8:45:22
阴山临古道,古庙闭山碧。
落日春草中,搴芳荐瑶席。
明灵达精意,仿佛如不隔。
岩雨神降时,回飙入松柏。
常闻坑儒后,此地返秦璧。
自古害忠良,神其辅宗祏。
阴山耸立在古老的道路旁,古庙在青翠的山中静静地闭合。
落日照耀着春草,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摘取花香来铺成瑶席。
神灵的明智与精妙之意,仿佛是没有隔阂的。
在岩石上的雨水降临时,风回旋穿入松柏之间。
常常听说坑害儒生的事情,这里却如同秦璧一般的光辉。
自古以来,忠良之士遭受害处,神明却能辅佐他们的宗庙。
李益(约 749—约 829),字贞夫,号少陵,唐代诗人,生于陕西,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和感慨人生为主,尤其擅长五言绝句。
《华山南庙》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但政治斗争与对忠良之士的迫害并存。李益在游历华山时,触景生情,以古庙为背景,抒发对忠良遭受磨难的感慨。
《华山南庙》是一首富有哲理与历史感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阴山的雄伟与古庙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在这个古老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与文化的传承。落日下的春草与瑶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接着,诗人提到明灵与神意,暗示着人们对于美好与智慧的追求。在岩雨与松柏的意象中,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神秘力量,表达了对神明的敬畏与信仰。最后,诗中提到的“坑儒”和“秦璧”,则是对历史上忠良之士遭受不公的感慨,既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敏感,也传达出对忠诚与正义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通过自然与历史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使得这首诗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具备了高度的艺术性。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表达了对忠良之士的同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坑儒”指的是哪种现象?
A. 对忠良之士的保护
B. 对儒生的迫害
C. 对诗人的赞美
D. 对自然的描绘
“落日春草”中的“春草”象征着什么?
A. 死亡
B. 生命的希望
C. 忍耐
D. 历史的沉重
诗的作者是谁?
A. 王之涣
B. 李白
C. 李益
D. 杜甫
李益的《华山南庙》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益的诗更多地关注历史与忠诚的主题,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丽的景色与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