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0:53
共怪酂侯第一功,
咸称得地合先封。
韩生不是萧君荐,
猎犬何人为指踪。
大家都觉得酂侯的功劳是最大的,
都称赞他得到了合适的封地。
韩生并不是萧君推荐的人,
那么,猎犬究竟是为谁指引踪迹呢?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在唐诗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其诗作常表现出对历史、政治的关注,情感细腻,语言简练。
《前汉门·酂侯》写于唐代,正值唐朝盛世,诗人通过回顾汉代历史,表达对权力与功绩的思考,反映了社会对功臣的评价与人事变迁。
《前汉门·酂侯》是一首通过历史人物引发对权力与功绩思考的诗作。诗中首先提到酂侯的功绩,显示出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接着,诗人将酂侯与其他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尤其提到“韩生不是萧君荐”,暗示在权力游戏中,推荐和支持的重要性。这一对比不仅使酂侯的功劳更加鲜明,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历史选才机制的反思。
最后一句“猎犬何人为指踪”,则通过比喻提出了对权力运作背后支持者的质疑。诗人在历史的叙述中,隐约传达出对权力游戏的无奈与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人性、权力与功绩的深刻探讨。
整首诗围绕权力与功绩展开,探讨历史人物的成就与推荐机制的复杂性,反映出历史的无常与权力的游戏。
选择题:酂侯在诗中被称为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韩生”并不是__所荐。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权力游戏的乐观态度。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周昙的《前汉门·酂侯》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功绩与权力的游戏,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饮酒的热爱,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