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漫成一绝》

时间: 2025-07-30 20:33:17

诗句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0:33:17

原文展示: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江边的景象:江上的月亮离人只有几尺远,微风吹动着灯光,夜已接近三更。沙滩上栖息的白鹭静静地栖息,船尾跳跃的小鱼发出细微的声响。

注释:

  • 江月:指江面上的月亮。
  • 只数尺:形容月亮离人很近,几乎触手可及。
  • 风灯:风中的灯光。
  • 欲三更:即将到达三更(夜晚的第三个时辰,通常是凌晨)。
  • 沙头:沙滩的边缘。
  • 宿鹭:栖息的白鹭。
  • 联拳:形容白鹭的姿态,像是聚集在一起。
  • 跳鱼:指在水中跳跃的鱼。
  • 拨剌鸣:形容鱼跳出水面时发出的声音。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感受,体现了唐代诗人常用的自然主义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悲凉,常常关注社会民生,表达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

创作背景:

《漫成一绝》创作于杜甫居住于成都时期,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诗人借助夜晚江边的宁静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漫成一绝》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诗的前两句通过“江月”和“风灯”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月光与灯光交相辉映,令人感受到夜的深邃与温柔。尤其是“只数尺”这一句,既展现了月亮的清晰,又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

后两句则转向自然生灵的描写,白鹭和跳鱼的出现,赋予夜晚更多的生机。白鹭的安静与跳跃的小鱼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既有静谧的美感,又不失活力。诗人在宁静中感受到生活的细微变化,仿佛在提醒读者,尽管生活困顿,但自然之美依旧存在。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夜景,也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月去人只数尺:借用月亮的清澈,营造出一种亲近感,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2. 风灯照夜欲三更:夜色渐深,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孤独与思索。
  3. 沙头宿鹭联拳静:沙滩上白鹭的静态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和安详。
  4. 船尾跳鱼拨剌鸣:跳鱼的声音打破夜的寂静,象征着生的活力。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静与动,夜与生,形成了和谐的对称。
  • 拟人:将自然界的现象赋予人类的情感,使得整个画面生动。
  • 意象:月亮、灯光、白鹭、鱼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夜晚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思念与孤独。
  • 灯光:代表温暖与希望。
  • 白鹭:象征宁静与优雅。
  • 跳鱼:代表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沙头宿鹭”指的是什么? A. 鱼
    B. 白鹭
    C. 月亮
    答案:B

  2. 诗的意境主要是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索
    C. 愤怒
    答案:B

  3. “风灯照夜欲三更”中的“三更”指的是什么时间? A. 晚上九点
    B. 晚上十二点
    C. 晚上三点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杜甫与王维的自然诗歌都有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情感,杜甫的作品常带有社会关怀,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融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早行 送友人下第归扬州觐省 送高湘及第后东归觐叔 送顾非熊作尉盱眙 送谢观之剑南从事 送王书记归邠州 晚夏 秋夕即事 青龙寺僧院 听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版籍 儋石之储 司令塔 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山字旁的字 七嘴八张 贝字旁的字 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知书达理 雁足传书 志在必得 独守 閠字旁的字 沙痕 包含已的词语有哪些 竹字头的字 緑云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