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吴氏女子》

时间: 2025-05-04 11:37:50

诗句

伯姬不见我,乃今始七龄。

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宁。

汝夫缀卿官,汝儿亦搢綎。

儿已受师学,出蓝而更青。

女复知女功,婉嫕有典刑。

自吾舍汝东,中父继在廷。

小父数往来,吉音汝每聆。

既嫁可愿怀,孰知汝所丁。

而吾与汝母,汤熨幸小停。

丘园禄一品,吏卒给使令。

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车軿。

山泉皋壤间,适志多所经。

汝何思而忧,书每说涕零。

吾庐所封殖,岁久愈华菁。

岂特茂松竹,梧楸亦冥冥。

芰荷美花实,弥漫争沟泾。

诸孙肯来游,谁谓川无舲。

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垌。

末有拟寒山,觉汝耳目荧。

因之授汝季,季也亦淑灵。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7:50

诗词名称: 寄吴氏女子

作者: 王安石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伯姬不见我,乃今始七龄。
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宁。
汝夫缀卿官,汝儿亦搢綎。
儿已受师学,出蓝而更青。
女复知女功,婉嫕有典刑。
自吾舍汝东,中父继在廷。
小父数往来,吉音汝每聆。
既嫁可愿怀,孰知汝所丁。
而吾与汝母,汤熨幸小停。
丘园禄一品,吏卒给使令。
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车軿。
山泉皋壤间,适志多所经。
汝何思而忧,书每说涕零。
吾庐所封殖,岁久愈华菁。
岂特茂松竹,梧楸亦冥冥。
芰荷美花实,弥漫争沟泾。
诸孙肯来游,谁谓川无舳。
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垌。
末有拟寒山,觉汝耳目荧。
因之授汝季,季也亦淑灵。


白话文翻译:

伯姬(吴氏女子)已经不见我,至今已经七年了。
每月的家书从未间断,难道不是在期待归来吗?
你的丈夫官职在身,你的儿子也在读书。
儿子已经接受了师傅的教导,正如蓝色的染料更显青色。
你也知道女子的才艺,温婉端庄有礼法。
自从我家在你家东边,舅父仍然在朝廷中任职。
小舅父时常来往,你每每能听到吉祥的消息。
既然已嫁,能否希望你心中有所思念,谁知道你所怀念的人呢?
而我和你母亲,虽然生活稍有安定。
我们的田园虽小,但也算是富贵,官吏也会给我们发放俸禄。
丰盛的晚餐,悠然自得地乘着车。
山泉在田野之间,正好满足我们所想的多种经历。
你为何思虑忧愁,每次书信都说泪流满面。
我家的田地年久愈发繁茂,不仅是茂盛的松竹,梧桐树也茂密幽暗。
芙蓉和荷花开得美丽芬芳,交错在沟渠与水间。
你们的孙子们愿意来游玩,谁说河流没有船只?
姑姑要你看看我的诗,知道赞美这片林地。
最后有意寄情于寒山,感受到你耳目明亮。
因此将这些诗句传授给你,愿你也是一个聪慧的女子。


注释:

  • 伯姬: 吴氏女子的称呼。
  • 七龄: 意指七年。
  • 缀卿官: 指丈夫担任的官职。
  • 搢綎: 文言文中形容读书。
  • 婉嫕: 形容女子温婉美好,恭敬有礼。
  • 丘园: 指田园。
  • 膏粱: 丰盛的食物。
  • 安步: 悠闲地行走。
  • 芰荷: 指荷花,象征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以“新法”著称,主张政治和经济改革,提倡实用主义和理性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王安石担任官职期间,借寄信表达对吴氏女子的思念,反映了他对家人的关心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寄吴氏女子》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温情的诗作。全诗以寄信的形式,表达了对吴氏女子的深切关怀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提到的“家书无虚月”传达出一种稳定而温暖的家庭关系,显示出诗人与吴氏女子之间亲密的情感纽带。

通过描述吴氏女子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王安石展现了对女性教育的重视和对新一代的期待。诗中提到“儿已受师学,出蓝而更青”,不仅表现了对孩子教育的关心,也隐含了对未来的希望。

王安石用“山泉皋壤间,适志多所经”来描绘自然环境,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这些意象与内心的忧虑形成对比,突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尽管外在环境优越,内心却难免有思虑与忧愁。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一封家书,更是王安石对生活、对家庭、对未来的一种深刻反思,展现了其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伯姬不见我,乃今始七龄。
    表达了对吴氏女子的思念,七年的不见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

  2. 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宁。
    强调了家书的频繁,似乎在期盼着归来的日子。

  3. 汝夫缀卿官,汝儿亦搢綎。
    说明吴氏女子的丈夫和孩子的现状,体现出家庭生活的变化。

  4. 儿已受师学,出蓝而更青。
    表达了对孩子成长的欣慰,隐喻教育的重要性。

  5. 女复知女功,婉嫕有典刑。
    对女子才艺的赞美,展现出对女性教育的重视。

  6. 自吾舍汝东,中父继在廷。
    提到家庭关系与舅父的地位,描绘出诗人对家庭的关心。

  7. 小父数往来,吉音汝每聆。
    小舅父常来往,传达着亲情的温暖。

  8. 既嫁可愿怀,孰知汝所丁。
    表达对已婚女子的关心,暗示对她内心情感的思考。

  9. 而吾与汝母,汤熨幸小停。
    描述自身与母亲的生活状况,虽安定却也有些许无奈。

  10. 丘园禄一品,吏卒给使令。
    反映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满足与安逸。

  11. 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车軿。
    描绘了诗人享受生活的闲适场景。

  12. 山泉皋壤间,适志多所经。
    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经历的感悟。

  13. 汝何思而忧,书每说涕零。
    提出疑问,表达对她忧虑的关心。

  14. 吾庐所封殖,岁久愈华菁。
    描绘了诗人家园的繁荣,象征着时间的积淀。

  15. 岂特茂松竹,梧楸亦冥冥。
    表达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和谐。

  16. 芰荷美花实,弥漫争沟泾。
    描绘出自然的美丽,体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17. 诸孙肯来游,谁谓川无舳。
    表达对家族团聚的期待。

  18. 姑示汝我诗,知嘉此林垌。
    把自己的诗歌分享给吴氏女子,期待她的赞美。

  19. 末有拟寒山,觉汝耳目荧。
    通过诗歌传达情感,增进彼此的理解。

  20. 因之授汝季,季也亦淑灵。
    将诗歌传授给她,期望她能成为一个聪慧的女子。

修辞手法:

  • 比喻: “出蓝而更青”,比喻孩子在教育中成长。
  • 对仗: 诗中多次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丘园禄一品,吏卒给使令”。
  • 象征: 自然景物象征着内心的情感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庭、对亲情、对教育的重视,展现了王安石对生活的深切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家书: 象征着亲情与思念。
  2. 儿童教育: 反映出对未来的期望。
  3. 自然景物: 山泉、荷花等自然意象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4. 家庭团聚: 反映出对家人团聚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王安石在诗中提到的教育观念是什么? A. 重视家庭
    B. 重视个人修养
    C. 重视儿童教育
    D. 重视社会地位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汝儿“___”,意指正在接受教育。

  3.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王安石对吴氏女子的冷漠态度。
    (对/错)

答案:

  1. C
  2. 搢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宵一刻值千金》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寄吴氏女子》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但王安石更注重家庭生活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虽然主题相似,但风格迥异。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游仙游山 北亭卧 感春 戊申岁暮咏怀三首 新春江次 和令狐相公寄刘郎中兼见示长句 登龙昌上寺望江南山,怀钱舍人 闲游 听歌六绝句。水调(第五遍乃五言调调韵最切) 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至字旁的字 滞钝 烟断火绝 弃旧迎新 厄字旁的字 相谓 門字旁的字 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倒八字的字 化鸱为凤 黄中通理 骋耆奔欲 暴集 母字旁的字 言出祸从 定时炸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