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7:58
帘垂咫尺断经过,把卷空闻笑语多。
论众势难专可否,法严人更谨谁何。
文章直使看无纇,勋业安能保不磨。
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独自静坐在帘下,听到外面人们的欢声笑语,心中感慨。面对众多的观点,难以专注于其中的对与错,法律条文虽严,却更让人小心翼翼。文章的修辞多变,令人难以捉摸,过往的功业也无法保证不被遗忘。眼前似乎有高飞的大雁在辽阔的天空中,但我却不应回头去追寻那些杂乱的事务。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冲庵,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改革,致力于政治和经济的革新。王安石的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著称,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安石担任宰相期间,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众多的意见,王安石感受到身处的局势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因此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世事的深思与无奈。
《详定试卷二首》是一首反映王安石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对未来的迷茫。开篇的“帘垂咫尺断经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孤独的氛围,诗人似乎在一个小空间中,听着外界的喧嚣,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沟通的艰难。
接下来的“论众势难专可否”揭示了复杂的社会环境与人际关系,使得人们在众多观点中难以抉择。王安石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困惑,法律虽严,但在实际执行中却让人倍感拘谨,难以真正遵循。而“文章直使看无纇”则道出了文字的深奥与难懂,使得人们在理解和表达上也常常碰壁。
最后两句中的“疑有高鸿在寥廓”似乎在提醒自己不应被眼前琐事所困,应该追求更高远的理想。然而,诗人同时又在反思,是否应该回头去顾虑那些繁琐的事务。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对社会、法律和个人理想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在复杂社会现象中的思考与无奈,强调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法律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帘垂咫尺”所描绘的环境是怎样的?
诗人对法律的看法是?
“高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李白的作品均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但王安石更倾向于反思现实,而李白则是豪放不羁,表达对自由的渴望。王安石的诗更具社会责任感,李白则展现个人情感的奔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