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偶书》

时间: 2025-05-07 07:02:42

诗句

雄也营身足,聃兮悞汝多。

捐书知圣已,绝学奈禽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2:42

偶书

原文展示

雄也营身足,聃兮悞汝多。捐书知圣已,绝学奈禽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王安石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和对知识追求的无奈。诗的意思大致为:英俊的人也在为生计奔波,诚然你我之间的交流太多。抛弃书本知道圣人之道,绝了学问又能如何呢?

注释

  • :英俊,指有才能的人。
  • 营身:营生,谋生,生活的意思。
  • :可能是指“尔”等指代词,表示对话者。
  • :多,表示很多。
  • 捐书:抛弃书本,放弃学习。
  • 知圣:了解圣人的道德和智慧。
  • 绝学:断绝学问,放弃知识。
  • 奈禽何:又能如何,表示无奈。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圣”,通常指代孔子等古代圣贤,暗示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王安石在诗中反思了“抛书”所带来的困惑与无奈,似乎在质疑放弃知识后的人生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倡导变法,推行新法。他的诗词风格简练、深刻,关注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王安石在政治上经历了许多波折,尽管他推动了许多改革,但也遭遇了极大的反对与挫折。这首诗或许反映了他在政治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诗歌鉴赏

《偶书》是一首简短却耐人寻味的诗作。在这首诗中,王安石以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提到“雄也营身足”,暗示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显示了对人生命运的无奈。而“聃兮悞汝多”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有时显得无比繁琐且疲惫。接下来的“捐书知圣已,绝学奈禽何”更是点出了核心思想:人们抛弃书本与知识,试图理解圣人之道,但最终却发现放弃学问后的人生迷茫无措。整首诗带有一种深刻的反思,既有对知识的渴望,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悲观情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雄也营身足”:即使是出众的人也在为生活奔波。
    • “聃兮悞汝多”:与人交流的烦恼,似乎是对他人的无奈。
    • “捐书知圣已”:放弃学习后对知识的急切追求。
    • “绝学奈禽何”:放弃学问后又能做什么,表达对未来的迷惘。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末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
    • 比喻:将知识比作生活的支柱,抛弃知识则意味着失去生存的方向。
  • 主题思想:对知识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反映了王安石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象征才华与能力,同时也代表着生活的压力。
  • :象征知识与智慧,抛弃书本则暗示对知识的放弃。
  • :象征道德与理想,反映出对理想追求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雄”指的是: A. 有才能的人
    B. 动物
    C. 书本

  2. 诗人对抛弃知识的态度是: A. 高兴
    B. 无奈
    C. 决定

  3. “捐书知圣已”意指: A. 放弃知识是明智的
    B. 知道了圣人道理
    C. 知识无用

答案: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偶书》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但王安石更关注于知识的价值与生活的无奈,而李白则强调享乐与豪放。两者虽风格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喜迁莺 百字令 寿老妻八十 以上二首见麟原后集卷十 喜迁莺 代人作,送镏宰考满,并迁新居 细言应令诗 大言应令诗 九日 九日至江州问王使君 打球篇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二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屈己存道 入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靣字旁的字 包含锅的成语 游鸿 包含冬的词语有哪些 沙害 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迦蓝 蹈常习故 牙字旁的字 仰人鼻息 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朗朗上口 昌本 椶衣 门里出身 建之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