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010》

时间: 2025-05-02 13:07:10

诗句

寒声一夜传刁斗,云雪埋山苍兕吼。

诗成吟咏转凄凉,不如独坐空搔首。

漫漫胡天叫不闻,胡人高鼻动成群。

寒尽春生洛阳殿,回首何时复来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7:10

原文展示:

寒声一夜传刁斗,云雪埋山苍兕吼。
诗成吟咏转凄凉,不如独坐空搔首。
漫漫胡天叫不闻,胡人高鼻动成群。
寒尽春生洛阳殿,回首何时复来见。

白话文翻译:

整夜的寒声传来刁斗的鸣响,云雪覆盖了山峦,苍鹰在吼叫。
吟咏成诗却愈加凄凉,不如独自静坐,空自搔首叹息。
漫漫的胡天叫声听不见,胡人高鼻成群而来。
寒冬过去,春天在洛阳的殿宇中复苏,回首何时才能再见呢?

注释:

  1. 寒声:寒冷的声音,指冬夜的寒冷氛围。
  2. 刁斗:一种古代的警报器,发出的声音象征着战争或动乱。
  3. 苍兕:指苍色的雄性野牛,象征大自然的野性与凶猛。
  4. 搔首:形容思索或焦虑时的动作,表示内心的不安。
  5. 漫漫胡天:胡人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胡天指的是北方的天空,暗示边疆的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致力于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行者之一。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独具一格,常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的动荡年代,诗人感受到边境的战乱与人民的苦难,因而表现出对和平与安定的向往。诗中通过寒冷的意象与孤独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对故土的思念。

诗歌鉴赏: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是王安石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的《010》首歌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边境动乱的深切感受。开头一句“寒声一夜传刁斗”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而又不安的夜晚,刁斗的声音象征着战乱的隐忧,给人一种紧张感。接着“云雪埋山苍兕吼”描绘了严寒环境中的苍凉,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压抑与无奈。

诗中“吟咏转凄凉,不如独坐空搔首”表达了诗人在创作与思索中感到的孤独与无助,似乎吟咏的诗歌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最后两句提到“寒尽春生洛阳殿”,象征着希望的复苏,但“回首何时复来见”又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渺茫期待。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寒冷、孤独而又充满思考的空间,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传达,营造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声一夜传刁斗:一夜间传来的寒冷声音,像是战斗的警报,暗示不安的局势。
  2. 云雪埋山苍兕吼:大雪覆盖了山峦,猛兽的吼叫在寂静中回响,呈现出一种阴森的氛围。
  3. 诗成吟咏转凄凉:虽然创作了诗歌,但吟咏的内容却愈加凄凉,表现出诗人的心情。
  4. 不如独坐空搔首:与其吟咏,不如独自坐下,空自思索,表达出内心的孤独感。
  5. 漫漫胡天叫不闻:漫长的胡地没有听到敌人的叫声,反映出一种宁静但又紧张的氛围。
  6. 胡人高鼻动成群:描绘胡人如群,形象生动,暗示边疆的复杂局势。
  7. 寒尽春生洛阳殿:冬去春来,洛阳的殿宇再次焕发生机,象征着希望的重生。
  8. 回首何时复来见: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渴望,流露出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寒声一夜”与“云雪埋山”,上下句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寒声”、“云雪”、“洛阳殿”等自然和人文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与情感。
  • 比喻:将战斗的警报与自然声响相结合,隐喻着社会动荡的现实。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边疆动乱、孤独思念和对故乡的向往展开,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寒声:象征着战乱与动荡,暗示不安的社会环境。
  2. 云雪:代表严酷的自然环境,反映出诗人的孤独感。
  3. 刁斗:象征着战争的警报,唤起人们对边境动乱的忧虑。
  4. 洛阳殿:象征着繁华与希望,表现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声一夜传刁斗”中的“刁斗”指什么?

    • A. 战斗的警报
    • B. 军事号角
    • C. 召集的号角
    • D. 以上皆是
  2. 诗中提到的“苍兕”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野性
    • B. 战争的凶残
    • C. 人的孤独
    • D. 以上皆是
  3.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对春天的期待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战争的恐惧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胡笳十八拍》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忧国忧民,李白则突出豪情壮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诗人的内心挣扎。

参考资料:

  1. 《王安石诗文集》
  2. 《宋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文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白道者(一作咏史第二首) 龙池 为有 春游 故驿迎吊故桂府常侍有感 哭刘司户二首 思归 赠刘司户 池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佥望 以义为利 玄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业字旁的字 笔断 良宵美景 恩审 筑补 包含灯的成语 人自为斗 草篆 页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咏絮之才 父字头的字 矛字旁的字 成群结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