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0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7:10
寒声一夜传刁斗,云雪埋山苍兕吼。
诗成吟咏转凄凉,不如独坐空搔首。
漫漫胡天叫不闻,胡人高鼻动成群。
寒尽春生洛阳殿,回首何时复来见。
整夜的寒声传来刁斗的鸣响,云雪覆盖了山峦,苍鹰在吼叫。
吟咏成诗却愈加凄凉,不如独自静坐,空自搔首叹息。
漫漫的胡天叫声听不见,胡人高鼻成群而来。
寒冬过去,春天在洛阳的殿宇中复苏,回首何时才能再见呢?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主张变法,致力于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是"熙宁变法"的主要推行者之一。王安石的诗歌风格独具一格,常常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的动荡年代,诗人感受到边境的战乱与人民的苦难,因而表现出对和平与安定的向往。诗中通过寒冷的意象与孤独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对故土的思念。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是王安石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的《010》首歌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边境动乱的深切感受。开头一句“寒声一夜传刁斗”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而又不安的夜晚,刁斗的声音象征着战乱的隐忧,给人一种紧张感。接着“云雪埋山苍兕吼”描绘了严寒环境中的苍凉,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压抑与无奈。
诗中“吟咏转凄凉,不如独坐空搔首”表达了诗人在创作与思索中感到的孤独与无助,似乎吟咏的诗歌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最后两句提到“寒尽春生洛阳殿”,象征着希望的复苏,但“回首何时复来见”又流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渺茫期待。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个寒冷、孤独而又充满思考的空间,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与情感的传达,营造出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边疆动乱、孤独思念和对故乡的向往展开,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与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寒声一夜传刁斗”中的“刁斗”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苍兕”象征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