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36: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36:13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这身躯已经在南北之间变老,愁苦地问道,前方的征途在何方。
大地辽阔,环绕着三楚大地,天空低垂,仿佛要沉入五湖之中。
看那浮云,心情随着它一同远去,走在月光下,孤独的影子与我相伴。
慷慨的秋风已经吹起,悲伤的歌声却不再为那鲈鱼而唱。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倡导变法,推动社会改革。他的诗歌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常表现出深刻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
此诗作于王安石晚年时期,正值其政治生涯的动荡与个人情感的思考阶段。诗中流露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对故土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与孤独感的深刻体悟。
《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是王安石在旅途中对人生与故乡的感慨。全诗通过描绘南北流浪、心灵孤独与秋风之感,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旅思。第一句“此身南北老”,引入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诗人似乎在自问,自己在这个漫长的旅途上经历了什么。接下来的“愁见问征途”更是揭示了他内心的忧愁与迷茫。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描绘了辽阔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心中的孤寂与无助。通过“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诗人表达了与自然的共鸣,虽然心情随着浮云远去,但孤独的影子却始终伴随。
最后两句“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则以秋风为背景,突显出一种慨然而悲的情绪,表现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敏锐与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表达,探讨了人生的孤独、无常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王安石在面对人生旅途时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共鸣。
诗中提到的“南北”主要指什么?
“慷慨秋风起”中“慷慨”指的是什么?
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王安石的《旅思》与李白的《行路难》在主题上都探讨了人生旅途的艰辛与孤独,但王安石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强调了行路的坚韧与不屈。两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