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1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10:44
原文展示:
送翁灵舒游边 徐玑 〔宋代〕
子向江淮去,应怀计策新。 但须先审已,然后可图人。 战野寒独力,边城草不春。 曹刘若无竞,闲却卧龙身。
白话文翻译:
你将前往江淮之地,应当怀揣新的计策。 但首先必须审视自己,然后才能图谋他人。 在战场上独自面对寒冷,边城的草木不再生长。 如果曹操和刘备没有争斗,那么卧龙的身躯就可以闲下来。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玑(约1060-1120),字子美,号东篱,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徐玑送别友人翁灵舒前往江淮地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对其未来挑战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江淮地区战事频繁,社会动荡。徐玑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翁灵舒的关心和期望,希望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审慎自省,制定明智的策略。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期望。首句“子向江淮去,应怀计策新”直接点明了友人的目的地和诗人对其的期望,希望他能够怀揣新的计策应对未知的挑战。接下来的“但须先审已,然后可图人”则强调了自我审视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外界的挑战。后两句通过对战场和边城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友人即将面临的艰苦环境,同时也暗示了友人需要独自面对这些困难。最后两句通过引用三国时期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未来命运的关切,希望他能够避免无谓的争斗,过上安宁的生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关怀和期望。诗人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关怀和期望,希望他能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审慎自省,制定明智的策略,并最终过上安宁的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子”指的是谁? A. 徐玑 B. 翁灵舒 C. 诸葛亮 答案:B
诗中的“曹刘若无竞”引用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典故? A. 春秋时期 B. 三国时期 C. 唐朝 答案:B
诗中的“卧龙”指的是谁? A. 曹操 B. 刘备 C. 诸葛亮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