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1:28
薄游何所愧,所愧在闲居。
亲故不来往,中园时读书。
步栏滴馀雪,春塘抽新蒲。
梧桐渐覆井,时鸟自相呼。
悠然念故乡,乃在天一隅。
安得如浮云,来往方须臾。
我在闲居中,感到有些愧疚,但这种愧疚主要源于我过于闲散。亲戚朋友都不常来往,我在园中时常读书。走在栏杆旁,看到滴落的余雪;春天的池塘里,新生的蒲草抽出了嫩芽。梧桐树渐渐把井口遮住,时常有鸟儿在鸣叫。悠然自得地想念故乡,那里在天边的一个角落。怎么能像浮云一样,随意地去往各处呢?
作者介绍:储光羲(?—约759年),唐代诗人,仕途不顺,晚年隐居,作品多反映闲适的生活及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储光羲隐居时期,表达了他对闲居生活的看法。诗人虽然身处清幽的环境,却因与亲友缺乏交往而感到愧疚,同时又沉醉于书卷与自然的美好。
《闲居》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诗人在闲居生活中的内心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薄游何所愧,所愧在闲居”,表露出诗人对自己悠闲生活的自省,虽然身处安静的环境,但内心却因缺乏交流而感到一丝羞愧。随着诗歌的展开,诗人细腻地描写了周围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他在闲暇日子中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诸如“步栏滴馀雪”与“春塘抽新蒲”。
诗中反复出现的自然意象,如梧桐、鸟鸣,既营造出宁静的空间感,也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悠然念故乡,乃在天一隅”,将思乡的情感与自然景致融合,带给读者一种朦胧而又真实的情感体验。最后的“安得如浮云,来往方须臾”,表达了诗人对随意游荡、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这种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日常生活的反思,使整首诗在平和中透出深邃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反思,虽感愧疚于缺乏交往,但在自然中获得宁静与思乡的情感,展现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感到愧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 家人不在
b. 过于闲散
c. 经济拮据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春塘抽新蒲”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冬天
b. 春天的生机
c. 秋天的落叶
答案:b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如何?
a. 无所谓
b. 深切思念
c. 只是回忆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储光羲的《闲居》更强调对闲适生活的自省与思考,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虽主题相近,却各具特色。王维的诗更为浓厚的画面感与哲理性,使人感受到深邃的自然之美,而储光羲的诗则更显个体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