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0:26
《献华阴罗丞别》
作者:储光羲
华山薄游者,玄发当青春。
道德同仙吏,尊卑即丈人。
县城俯京路,获见官舍里。
淹留琼树枝,谑浪春泉水。
昔余在天目,总角奉游从。
寒暑递来往,今复莲花峰。
别情无远近,道别方愁予。
孰想古人言,乃知悲风雨。
在华山游玩的我,年轻时黑发如云。
道德品行如同神仙的官吏,尊卑之间如同长辈。
从县城俯瞰京城的道路,见到了官舍的风光。
在琼树的枝头留连,戏谑着春天泉水的流淌。
我曾在天目山时,青葱岁月跟随游玩。
寒暑交替之间,今再次来到莲花峰。
别情无论远近,离别时的愁绪依旧。
没想到古人的话,果然能体会到悲风雨的情境。
储光羲,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风格清新自然。
这首诗作于作者与友人罗丞别离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
《献华阴罗丞别》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送别诗,诗中描绘了华山的自然美景,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罗丞的深厚情谊。诗的开头,作者以“华山薄游者”自称,既表明了游玩的身份,也带有一丝淡淡的惆怅。接着通过对友情的回顾,展现了与罗丞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情感真挚,意境优美。
中间部分描绘了华山的自然风光,结合了个人的情感,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中“道德同仙吏”的表述,表现了对美德的钦佩,与友人相处的愉快,使得别离的情感愈加深沉。
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回忆起昔日的游历,时间的流逝让人感慨,离别的愁绪油然而生。这种情感在“孰想古人言,乃知悲风雨”中达到高潮,古人的智慧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离别的无奈与伤感。整首诗在抒情中渗透着哲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围绕“离别”这一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展现了人际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的“华山”象征什么?
“孰想古人言”中提到的“古人”指的是谁?
诗中“寒暑递来往”表达了什么?
答案:1-C, 2-C, 3-A
《献华阴罗丞别》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表达了对朋友的离别之情,但前者更注重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而后者则更富有哲理性,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