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自诸暨抵剡 其二》

时间: 2025-05-02 06:09:22

诗句

夷犹双桨去,暮不辨东西。

夕照偏依树,秋光半落溪。

风高一雁小,云薄四天低。

莽荡孤帆卸,水村杨柳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9:22

原文展示

自诸暨抵剡 其二
作者: 潘阆 〔宋代〕

夷犹双桨去,暮不辨东西。
夕照偏依树,秋光半落溪。
风高一雁小,云薄四天低。
莽荡孤帆卸,水村杨柳堤。

白话文翻译

我在水面划着双桨,慢慢驶向远方,傍晚时分已经难以辨别方向。夕阳的余晖偏偏照在树上,秋天的光影一半映在溪水上。高空中的一只孤雁飞得很小,云层稀薄,天空显得很低。孤独的帆船在水面上停靠,水边的村庄和杨柳堤一起映入眼帘。

注释

  • 夷犹:犹如,像。
  • 双桨:指划船的桨。
  • :傍晚。
  • 偏依:偏向,靠近。
  • 秋光:秋天的光线。
  • 莽荡:广阔无边。
  • 孤帆:孤独的帆船。
  • 杨柳堤:柳树成行的堤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阆,字子华,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与诗歌,作品多表现山水田园之美,情感细腻。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游历诸暨至剡溪的途中,描写了秋天傍晚的水乡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感悟。

诗歌鉴赏

《自诸暨抵剡 其二》是一首描写秋天水乡景色的诗作,作者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精炼的语言,呈现出一幅秋日黄昏的美丽画卷。诗的开头“夷犹双桨去,暮不辨东西”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朦胧的傍晚,作者在船上划桨,随着水波逐渐远去,时间的流逝让方向变得模糊,暗示着一种孤独感和迷茫感。

接下来的“夕照偏依树,秋光半落溪”则通过夕阳的余晖与秋天光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氛围。夕阳依靠在树上,给大自然涂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而溪水则映照出一片秋光,形成鲜明的对比与和谐。

“风高一雁小,云薄四天低”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渺小。高空中的孤雁与低低的云层相映成趣,仿佛在诉说着一种生命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莽荡孤帆卸,水村杨柳堤”,则将视线拉回到人间,孤帆停靠在水边,水村和杨柳堤形成了一幅恬静的乡村图景,犹如一幅画卷。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秋日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孤独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文之间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夷犹双桨去,暮不辨东西:划船的动作与傍晚的时刻结合,传达出一种逐渐模糊的方向感。
  2. 夕照偏依树,秋光半落溪:夕阳的光辉与秋天的景色结合,描绘出美丽的自然景象。
  3. 风高一雁小,云薄四天低:高空孤雁与低云的意象,反映出诗人的孤独和渺小。
  4. 莽荡孤帆卸,水村杨柳堤:孤帆和水村的对比,呈现出宁静的乡村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孤雁”比喻诗人的孤独。
  • 拟人:夕照“偏依”树,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风高”、“云薄”形成对比,增强句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水乡的热爱,体现了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迷惘,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桨:象征着旅途与探索。
  • 夕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孤雁:象征孤独与渺小。
  • 杨柳堤:象征宁静的乡村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孤雁”象征什么? A. 宁静
    B. 孤独
    C. 美丽
    D. 生命

  2.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杨柳堤”指的是什么? A. 高山
    B. 水边的柳树
    C. 茂密的森林
    D. 繁华的城市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潘阆的《自诸暨抵剡 其二》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潘阆更倾向于表现孤独与迷茫,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江南好 其三 江南好 其二 江南好 其十 江南好 其九 江南好 其八 江南好 其七 江南好 其六 江南好 其五 江南好 其四 江南好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黄字旁的字 敬事不暇 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剩水残山 龝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松口 麥字旁的字 若昧平生 省恤 动开头的成语 噫喑叱咤 弄月吟风 鞠遣 大地春回 泔淡 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