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酒与吕令答所示诗》

时间: 2025-07-31 02:09:46

诗句

见说西溪里,群花艳正繁。

不知红影下,谁共醉芳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2:09:46

原文展示:

见说西溪里,群花艳正繁。不知红影下,谁共醉芳樽。

白话文翻译:

听说西溪那地方,百花盛开正艳丽。不知在那花影下,谁与我共醉这美酒。

注释:

  • 见说:听说。
  • 西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为诗人想象中的美景之地。
  • 群花:众多的花。
  • 艳正繁:艳丽且繁盛。
  • 红影:花影,因花多为红色,故称红影。
  • 芳樽:美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其诗文清新自然,尤擅长山水田园诗。此诗可能为文同在某个春日,听闻西溪美景,心生向往,遂作此诗以表达对美景与美酒的向往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内容推测,可能是文同在某个春日,听闻西溪百花盛开,心生向往,遂作此诗以表达对美景与美酒的向往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春日西溪百花盛开的美丽画面。首句“见说西溪里,群花艳正繁”,通过“见说”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西溪美景的向往和期待。次句“不知红影下,谁共醉芳樽”,则进一步以“红影”和“芳樽”为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共赏美景、共饮美酒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见说西溪里,群花艳正繁”,通过“见说”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西溪美景的向往和期待。
  • 次句“不知红影下,谁共醉芳樽”,则进一步以“红影”和“芳樽”为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共赏美景、共饮美酒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红影”比喻花影,因花多为红色,故称红影。
  • 拟人:“群花艳正繁”中的“艳正繁”赋予了群花以人的情感和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与友人共赏美景、共饮美酒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红影”、“芳樽”。
  • “红影”象征着百花盛开的美景,“芳樽”象征着美酒,共同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地点是? A. 西溪 B. 东溪 C. 北溪 D. 南溪
  2. 诗中“红影”指的是什么? A. 夕阳 B. 花影 C. 树影 D. 人影
  3. 诗中“芳樽”指的是什么? A. 美酒 B. 美食 C. 美景 D. 美人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 王维《山居秋暝》:以山水田园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文同《送酒与吕令答所示诗》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但文同的诗更加简洁含蓄,而苏轼的诗则更加豪放洒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家,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同的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渔家傲 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 送孔秀才游河北 诏重修太学诗 夕照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送窦秀才 送梅龙图公仪知杭州 渔家傲 端午帖子·皇后合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草字头的字 里字旁的字 越踰 龙字旁的字 茶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吴的词语有哪些 口嘴 无疾而终 瓦玉集糅 敬同 暴内陵外 天打雷击 寂然不动 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丝两气 斯须之报 大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