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转应曲 其十二》

时间: 2025-04-30 18:31:15

诗句

荷粉。

荷粉。

池面一张秋锦。

凤州新柳毵毵。

不及柔奴手纤。

纤手。

纤手。

笑折荷花劝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1:15

原文展示

转应曲 其十二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荷粉。荷粉。池面一张秋锦。
凤州新柳毵毵。
不及柔奴手纤。
纤手。纤手。
笑折荷花劝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池塘中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荷花的粉色如同秋天的锦缎;新柳在凤州轻轻摇曳,然而都比不上柔美的女子那纤细的手指。她笑着采折荷花,劝我饮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荷粉:荷花的粉色,形容荷花的颜色。
  • 池面:指池塘的表面。
  • 秋锦:比喻美丽的景象,像秋天的锦缎一样华美。
  • 凤州:地名,指的是一个地方,常与美丽的景色联系在一起。
  • 毵毵:形容柳枝轻柔飘动的样子。
  • 柔奴:指柔美的女子。
  • 劝酒:邀请人饮酒,表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典故解析
“笑折荷花劝酒”可以看作是古代文人雅士之间饮酒作乐的典型场景,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表现了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樊增祥,清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常常在作品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反映了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歌鉴赏

《转应曲 其十二》以轻快的语调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水乡画面,诗中的意象非常生动,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荷花、柳树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而“柔奴手纤”则将美的焦点转向女子的娇美,诗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对女性的柔美产生了赞美,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境。

诗中“笑折荷花劝酒”的场景更是将诗意推向了高潮,展现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传递出一种享受生活的乐趣。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美,也融入了人情味,使得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令人感到温馨和愉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荷粉。荷粉。”:用重叠的方式强调荷花的色彩之美。
  • “池面一张秋锦。”:通过比喻,将池水比作秋天的锦缎,展现了水面平静而美丽的景象。
  • “凤州新柳毵毵。”:描绘了柳树的轻柔,进一步丰富了自然景象。
  • “不及柔奴手纤。”:将自然之美与女子之美进行对比,突出女性的娇美。
  • “纤手。纤手。”:重复强调,表现出对女子手的赞美。
  • “笑折荷花劝酒。”: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气氛,表现了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池面比作秋锦,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重叠:通过“荷粉”和“纤手”的重复,增强了语句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 对仗:如“新柳毵毵”与“柔奴手纤”形成对比,体现了诗歌的工整与和谐。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赞美自然与人间的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美丽与纯洁,同时也是文人雅士的象征。
  • 柳树:常与柔情、轻盈相联系,代表着生命的柔和与柔美。
  • :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欢聚与放松,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荷粉”指的是什么?
    A. 荷花的颜色
    B. 荷叶的颜色
    C. 池水的颜色

  2. 诗中描写的“凤州新柳”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柳的美丽
    B. 柳的轻柔
    C. 柳的繁茂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自然与人的和谐
    B. 生活的艰辛
    C.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怀与人情的思念。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樊增祥的《转应曲》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樊增祥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关注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樊增祥研究》

相关查询

贵妃夜游 次韵酬清脩老 山家 跋至能所书西湖洞天事 其二 洞元小集 上巳溪泛 再用韵奉酬 演雅 其一 与至能夜话 山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绞丝旁的字 碧瓦朱甍 憋气窝火 干字旁的字 膝开头的成语 静泊 没世无闻 而字旁的字 刓隐 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骨字旁的字 髇箭 你来我往 逆斥 香字旁的字 造谣生事 色色俱全 包含皮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