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7:0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7:02:43
沁园春·有酒忘杯
作者: 辛弃疾 〔宋代〕
有酒忘杯,有笔忘诗,弄溪奈何。
看纵横斗转,龙蛇起陆,崩腾决去,雪练倾河。
袅袅东风,悠悠倒景,摇动云山水又波。
还知否,欠菖蒲攒港,绿竹缘坡。
长松谁剪嵯峨。笑野老来耘山上禾。
算只因鱼鸟,天然自乐,非关风月,闲处偏多。
芳草春深,佳人日暮,濯发沧浪独浩歌。
徘徊久,问人间谁似,老子婆娑。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在愉悦的环境中,因酒而忘却杯子,因笔而忘却诗篇,面对溪水的流动感慨万千。看那天地间的变化,仿佛是龙和蛇在大地上翻腾,奔腾而去的雪水像是倾泻而下的河流。微风轻拂,景色在眼前渐渐倒映,山水一起摇曳。你还记得吗?那小港口边的菖蒲缺少了点缀,坡上绿竹交错生长。长松树谁来修剪它的高大?笑看那老农在山上辛勤耕作。其实,鱼鸟自然其乐,非关风月,悠闲之地更显多情。芳草茂盛,佳人在日暮时分,洗发于沧浪之中,独自高歌。徘徊已久,不禁问世间谁能比拟这般洒脱的情怀?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抗金名将。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表达个人的抱负和对国家的忧虑。
此词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抗金失败后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沁园春·有酒忘杯》是一首深具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的词作。辛弃疾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逍遥自在的向往。开篇提出的“有酒忘杯,有笔忘诗”,让人感受到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仿佛在说,生活的乐趣源于对当下的沉醉而非形式的拘束。
词中描绘的东风、云山、流水等意象,丰富了词的层次感。这些自然景物不仅是生活的背景,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尤其是“长松谁剪嵯峨”的疑问,表达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似乎在探讨人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后半部分,描绘了佳人洗发于沧浪的场景,既有美的享受,也有孤独感的渗透。作者最后的徘徊与提问,既是对自身处境的思考,也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辛弃疾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之美的珍视。
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词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辛弃疾洒脱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风光,也蕴含了哲理,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辛弃疾以什么身份著称?
“有酒忘杯”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长松谁剪嵯峨”中的“长松”象征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