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药轩》

时间: 2025-05-07 07:10:52

诗句

雨余倏甲绕介生,往往桐群昔未名。

采贮不须勤暴熭,秋阳日日满檐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0:52

原文展示:

药轩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雨余倏甲绕介生,
往往桐群昔未名。
采贮不须勤暴熭,
秋阳日日满檐楹。

白话文翻译:

雨后,甲虫在周围突然生出,
常常在桐树丛中,曾经是无人知晓的。
采集贮藏不需要辛苦地去暴晒,
秋阳每天都照耀在屋檐和柱子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突然,迅速的样子。
  • :指甲虫等昆虫。
  • :指外壳,用于形容昆虫的外部特征。
  • 往往:常常,时常。
  • 桐群:指成群的桐树。
  • :以前,过去。
  • 暴熭:暴晒,指在阳光下过分曝晒。
  • 檐楹:屋檐和柱子。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提到的桐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清新和高洁,常用于描绘自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主张以史为鉴,注重实用与现实。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描写自然景物和哲理思考为主。

创作背景: 《药轩》是司马光在陶冶情操、闲适生活中所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在北宋时期,文人多喜欢隐居山水之间,追求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歌鉴赏:

《药轩》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自然的景象,诗中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宁静。开头提到“雨余倏甲绕介生”,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雨后,甲虫在植物间穿梭,给人以生气盎然的感觉。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也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接着“往往桐群昔未名”,则引入了桐树的意象,暗示着一些美好事物常常在我们未曾注意时就悄然生长。

“采贮不须勤暴熭”一句,传达出一种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在生活中不必过于劳累与急躁,自然的丰盈与美好总会在恰当的时候到来。最后的“秋阳日日满檐楹”,则以秋日阳光的普照,结束了整首诗,给人一种温暖而宁静的感受,似乎在告诉我们,享受自然,珍惜当下,才是生活的真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余倏甲绕介生:雨后,甲虫突然出现,展现出自然的生机。
  • 往往桐群昔未名:常常在桐树丛中,过去无人知晓的生物,暗示自然的神秘。
  • 采贮不须勤暴熭:收集和贮藏不需要太多的辛劳和暴晒,强调自然的节奏。
  • 秋阳日日满檐楹:秋天的阳光每天照耀着屋檐和柱子,传达温暖和宁静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感受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拟人:通过甲虫的动作,赋予生物以生命,让自然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强调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甲虫:象征生命的生生不息。
  • 桐树:常用作象征高洁与清新的植物。
  • 秋阳:象征温暖与宁静,代表丰收的季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甲虫”主要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A. 雨后
    B. 晴天
    C. 冬天

  2. 诗中“采贮不须勤暴熭”表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努力工作
    B. 自然顺其自然
    C. 过于急躁

  3. “秋阳日日满檐楹”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寂寞
    B. 温暖与宁静
    C.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通过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生活。
  • 王维的《山居秋暝》: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隐逸生活的情趣。

诗词对比:

  • 司马光的《药轩》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但各自风格迥异,前者偏重于宁静与和谐,后者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资治通鉴》
  • 相关的古诗词赏析书籍和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三台令 其一 三台令二首 其二 三台令 三台令 三台令 晓起观盆荷作 小梅花 小梅花•赋得最是五更留不得,向人枕畔着衣裳 小梅花 其二 秋夜对酒放歌 小梅花 其一 秋夜对酒放歌 小梅花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歺字旁的字 玩儿命 偕生之疾 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坚定不移 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寸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定时钟 毛字旁的字 赋彩 钻皮出羽 顺藤摸瓜 破胆丧魂 鞣料 丨字旁的字 秣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