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0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00:30
吟君新什慰蹉跎,屈指同登耳顺科。
邓禹功成三纪事,孔融书就八年多。
已经将相谁能尔,抛却丞郎争奈何。
独恨长洲数千里,且随鱼鸟泛烟波。
我吟诵着你新作的诗篇,来慰藉我这段蹉跎岁月。
数着日子,我们一起考取了耳顺的功名。
邓禹的功绩成就了三纪的历史,孔融的书信也写了八年多。
如今已经做了宰相,可是谁能够像你我一样呢?
只恨那长洲隔着数千里,不如随鱼鸟在烟波中漂游。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歌、散文和辞章。其作品以清新俊逸著称,尤其在古体诗方面成就卓越。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社会政治现象的关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本诗作于唐代,正值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刘禹锡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仕途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本诗通过对话式的吟诵,展示了作者对友人新作的欣赏,同时也倾注了自己对岁月流逝的感慨。首句“吟君新什慰蹉跎”即表明了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波折后,依然对友情和文学的执着追求。接下来的“屈指同登耳顺科”则暗示了年华已逝,成就未必如人所愿。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邓禹和孔融,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也映射出自己对仕途的渴望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为深沉,特别是“独恨长洲数千里”,表达了对友人的距离感和对理想生活的无奈。最后一句“且随鱼鸟泛烟波”则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虽然身处困境,但依然希望能与自然同在,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的哲理思考。
"耳顺"指的是几岁?
a) 四十
b) 五十
c) 六十
作者提到的“邓禹”是哪个朝代的名将?
a) 西汉
b) 东汉
c) 唐代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欢喜
b) 思念与无奈
c) 愤怒
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各自的风格差异,也反映出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