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3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31:07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行尽潇湘万里馀,
少逢知己忆吾庐。
数间茅屋闲临水,
一盏秋灯夜读书。
地远何当随计吏,
策成终自诣公车。
剡中若问连州事,
唯有千山画不如。
我已在潇湘一带行走了万里,
只偶尔能遇到知己,回忆起我的小屋。
几间茅屋闲适地临近水边,
夜晚只点一盏秋灯静静读书。
即使地远,也无从随便去见那些官吏,
不过是写好了策书,最终还是要自请进公车。
如果在剡溪遇到人问起连州的事情,
我只知道千山的风景比不上我那里的画。
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号醉吟生,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写山水田园为主,兼有讽刺、抒怀的内容。刘禹锡在政治上曾遭贬谪,生活经历丰富,作品中常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政治的不满。
这首诗写于刘禹锡晚年,他因政治原因被贬,生活在潇湘一带,想念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知己的相聚。诗中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无奈。
《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展现了刘禹锡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开篇“行尽潇湘万里馀”,既描绘了潇湘的壮丽山川,也暗示了自己身处的孤寂与遥远。诗人回忆起“少逢知己”,显现出对知己的思念,知己的难得更突显了孤独的滋味。
“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隐居的安静生活,简朴的茅屋与静谧的水边,形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秋天的灯光下,诗人沉浸于书本中,表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
接下来的几句转向现实,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地远何当随计吏”,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政治上的无力感。最后一句“唯有千山画不如”则是对风景的赞美,暗示着尽管山水如画,仍比不上内心的宁静和知己的情谊。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知己情谊的珍视,体现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潇湘”指的是哪里?
诗人夜晚读书时点的是什么灯?
诗中提到的“千山画不如”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