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九疑》

时间: 2025-07-26 11:28:49

诗句

行尽平冈十里间,好山迎我翠相环。

九疑更在云深处,只恐天高不可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1:28:49

原文展示:

行尽平冈十里间,好山迎我翠相环。
九疑更在云深处,只恐天高不可攀。

白话文翻译:

走过平坦的丘陵,十里之间,
美丽的山峦在我周围环绕着绿意盎然。
九疑山更在浓云深处,
我只担心那高天难以攀登。

注释:

字词注释:

  1. 行尽:走完,走过。
  2. 平冈:指平坦的山冈或丘陵。
  3. 翠相环:翠绿的景象环绕着我。
  4. 九疑:指九疑山,位于湖南,著名的山脉。
  5. 云深处:指云雾缭绕的地方。
  6. 只恐:只是害怕。
  7. 天高不可攀:天空高不可及,形容难以到达。

典故解析: “九疑”是中国古代名山,传说为舜帝所游历之地。诗中提到的“九疑”不仅是地理的象征,更是人们心灵向往的理想境界,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大同,字子直,号稼轩,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过九疑》创作于诗人游历九疑山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现内心的渴望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过九疑》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表现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开头,诗人通过“行尽平冈十里间”,展示了宽广的自然景观,暗示了他的行走和探索精神。接着“好山迎我翠相环”,描绘了群山环绕的美丽画面,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诗人似乎在这里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九疑”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向往与无奈的矛盾心理。“九疑更在云深处”,暗示了理想虽然美好,但却远在云雾之中,难以触及。在“只恐天高不可攀”中,诗人坦诚了自己的无奈,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力感,这种情绪在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清丽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宋代诗人的深沉思考和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行尽平冈十里间:表明诗人走过了一段平坦的路程,暗示他在追寻的旅途上。
  2. 好山迎我翠相环:描绘眼前美丽的山景,给人一种被自然包围的愉悦感。
  3. 九疑更在云深处:九疑山更显得遥不可及,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度。
  4. 只恐天高不可攀:表达诗人对理想的渴望,但又意识到其难以实现的无奈。

修辞手法:

  1. 比喻:将高山比作理想,表达追求的渴望。
  2. 对仗:诗中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3. 排比:句子结构的重复使用,增加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平冈:象征平静的生活与内心的宁静。
  2. 翠山: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3. 九疑山:象征追求的理想与高远的目标。
  4. 云深处: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理想与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象?

    • A. 行尽平冈十里间
    • B. 只恐天高不可攀
    • C. 九疑更在云深处
    • D. 好山迎我翠相环
  2. “九疑”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现实的困境
    • B. 追求的理想
    • C. 过去的回忆
    • D. 生活的琐碎

答案:

  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马大同的《过九疑》更强调对高远理想的追求,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表达和主题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 选编与分析
  2. 《山水诗研究》 - 相关章节
  3.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解析与鉴赏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裴相公上太原 秋日送杜虔州 过喜祥山馆 上裴度舍人 寒食日看花 洛中张籍新居 春意二首 失钗怨 相和歌辞。公无渡河 山中惜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曲突移薪 套言不陈 投瓜报玉 分扣 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情分 門字旁的字 绊脚石 浸淬 委迤 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头的字 提手旁的字 人字头的字 品头题足 建之底的字 锁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