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5:40
翠楼吟
作者: 俞士彪 〔清代〕
欢不知愁,夜都忘晓,
当初忒恁痴绝。
岂知杨柳岸,便抵死催人轻别。
思量都彻。
有昔日绸缪,而今悲咽。
谁传语,后来情绪,从前根节。
春去犹自恹恹。
怎欲眠又起,乍寒还热。
碧云迷去路,便梦也被他拦截。
新来更怯。
奈肠岂坚金,鬓非凝漆。
小楼外,恼人羌管,又来呜轧。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的思绪,忘却了愁苦,甚至夜晚也变得模糊不清。曾经的痴狂如今已不复存在,谁曾想到在杨柳岸边却轻易地分离。往事如烟,难以忘却,昔日的美好如今却只剩悲伤。谁来传递那份情感的变化,昔日的根基已不复存在。春天过去,内心仍然感到无比的忧伤。睡意来袭又醒来,身边的温度时冷时热。碧蓝的天空让人迷失方向,连梦境也被现实所阻隔。新的忧怨更是加重了心里的沉重,肠子怎能坚如金,鬓发又怎能如同凝固的漆。楼外的羌笛声让人烦恼不已,再次响起。
作者介绍:俞士彪,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自然景物的独特理解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具有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抒发,对离别和思念的感受进行了深刻的描绘,反映了当时人们普遍的情感状态。
《翠楼吟》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对夜晚的描摹,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开篇以“欢不知愁”引入,展现了诗人曾经的快乐和天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往昔的痴迷变成了对离别的惋惜,尤其是“岂知杨柳岸,便抵死催人轻别”,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淡淡忧伤。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和美好的消逝。
整首诗以情景交融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无论是“乍寒还热”的身体感受,还是“碧云迷去路”的无奈,皆体现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变化和每个人心中的孤独感。最后以“恼人羌管”结尾,既是对外界声音的烦恼,也暗含了对内心情感的无奈和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题围绕着离别、思念与孤独,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深刻体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复杂。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离别时的复杂情感,结合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
诗词测试:
诗中“欢不知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A
“杨柳岸”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欢乐
C. 背叛
答案:A
诗中提到的“羌管”代表了什么情绪?
A. 喜悦
B. 烦恼
C. 安慰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