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3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4:10
原文展示:
题马儒乂石门山居 顾非熊 〔唐代〕 寻君石门隐,山近渐无青。 鹿迹入柴户,树身穿草亭。 云低收药径,苔惹取泉瓶。 此地客难到,夜琴谁共听。
白话文翻译:
我寻找你隐居在石门山的住所,山色近看渐渐失去了青翠。 鹿的足迹进入了柴门,树木穿过了草亭。 云层低垂,遮住了采药的小径,青苔缠绕着取水的瓶子。 这个地方客人难以到达,夜晚弹琴时谁能与我共赏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隐逸生活。此诗描绘了诗人寻找友人隐居之所的情景,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探访友人马儒乂隐居的石门山时所作,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寻找友人隐居之所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居图景。诗中“鹿迹入柴户,树身穿草亭”等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山中的宁静与野趣。而“此地客难到,夜琴谁共听”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山水诗的典型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通过描绘山中的幽静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鹿迹入柴户”中的“鹿迹”象征什么? A. 山中的野趣 B. 城市的繁华 C. 战争的痕迹 D. 商业的繁荣
诗中“此地客难到,夜琴谁共听”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B.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C. 对战争的恐惧 D. 对商业的追求
答案: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