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5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51:56
送李翱习之
作者: 孟郊 〔唐代〕
习之势翩翩,东南去遥遥。
赠君双履足,一为上皋桥。
皋桥路逶迤,碧水清风飘。
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
千巷分渌波,四门生早潮。
湖榜轻袅袅,酒旗高寥寥。
小时屐齿痕,有处应未销。
旧忆如雾星,怳见于梦消。
言之烧人心,事去不可招。
独孤宅前曲,箜篌醉中谣。
壮年俱悠悠,逮兹各焦焦。
执手复执手,唯道无枯凋。
李翱的身影轻盈,向东南方远去。
我送给你一双鞋,正好在皋桥上穿。
皋桥的道路蜿蜒,碧水和清风轻柔地飘荡。
新秋时节,折下一朵藕花,正好应和吴地的柔声细语。
千条小巷分流着清波,四扇门口迎来早潮。
湖上的小船轻轻摇曳,酒旗高高飘扬。
小时候的木屐痕迹,或许还有未消的地方。
旧日的回忆如雾中的星辰,恍惚中见于梦中消散。
言语中燃烧着心火,事情已去却无法召回。
独自在家前的小路上,箜篌声中醉意悠扬。
壮年时光皆悠然,到了如今各自焦虑。
紧握着彼此的手,只愿道出无尽的情谊。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穷睇,唐代著名诗人,生于河南,晚年居于长安。他的诗风以清新、直白和情真意切著称,尤其擅长五言诗和古体诗。
《送李翱习之》是孟郊为朋友李翱送别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李翱作为孟郊的好友,二人相知相交,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与情感,正是他们友谊的真实写照。
《送李翱习之》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透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深厚的友谊。开篇即以“翩翩”形容友人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李翱的轻盈与远行的决然。接下来,诗人用双履和皋桥的意象,既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祝福,也暗示了人生旅途的多变与不易。
“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体现了人情的温暖。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回忆起往昔的点滴,混合着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情感愈发深沉。
最后一句“唯道无枯凋”则是对友谊的坚定信念,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彼此之间的情谊都将常存心中。这种对友人深厚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在送别之中充满了浓烈的人情味和哲理思考,让人感受到诗人与友人之间那份深厚的情感纽带。
习之势翩翩,东南去遥遥。
描绘李翱轻盈的身影,暗示他即将远行。
赠君双履足,一为上皋桥。
赠送鞋子,意在祝福旅途的顺利。
皋桥路逶迤,碧水清风飘。
形容皋桥的美丽与自然环境的清新。
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
藕花象征秋天的美好,吴语则表现出温柔的乡音。
千巷分渌波,四门生早潮。
形象化地展现了城市的生活气息。
湖榜轻袅袅,酒旗高寥寥。
描述湖面轻舟与酒旗的飘扬,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小时屐齿痕,有处应未销。
记忆中的痕迹,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留存。
旧忆如雾星,怳见于梦消。
旧时回忆如梦幻般虚无,难以把握。
言之烧人心,事去不可招。
语言中饱含情感,但事情已成往事不可挽回。
独孤宅前曲,箜篌醉中谣。
描绘诗人孤独时弹奏的情景,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
壮年俱悠悠,逮兹各焦焦。
对人生的思考,感叹时光流逝的无奈。
执手复执手,唯道无枯凋。
最后表达对友谊的坚定,时间无法磨灭的情感。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线,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兼具自然描绘与人情抒发,情感真挚而深刻。
孟郊的《送李翱习之》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恋爱 B. 友谊 C. 乡愁
诗中提到的“皋桥”象征着什么? A. 离别的伤感 B. 友谊的见证 C. 美好的回忆
“旧忆如雾星”的意思是什么? A. 旧时回忆清晰可见 B. 旧时回忆虚无缥缈 C. 旧时回忆难以忘怀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