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2:26
远游
孟郊
慈乌不远飞,孝子念先归。
而我独何事,四时心有违。
江海恋空积,波涛信来稀。
长为路傍食,著尽家中衣。
别剑不割物,离人难作威。
远行少僮仆,驱使无是非。
为性玩好尽,积愁心绪微。
始知时节驶,夏日非长辉。
慈乌不远飞,孝子心中念念不忘回家。
而我却为何事,四季心中总有不安。
江海的波涛在空中凝聚,海浪来时也显稀少。
我常在路旁为生计奔波,家中衣物却已穿尽。
离别的剑无法割断物事,远行的人难以施展威风。
远行少了仆人,驱使他人无所谓是非。
我为了性情的享乐而尽情玩乐,心中积攒的愁绪却很微弱。
这才明白时光如箭,夏天的阳光并不长久。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氏,唐代著名诗人,晚唐文学的代表之一。他的诗作以志向高远、情感真挚著称,常常表达个人的苦闷与对社会的批判。
《远游》创作于孟郊的晚年,正值他因仕途不顺而多次远游,内心感受到了孤独与苦闷。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人生苦旅的无奈。
《远游》是孟郊的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中寄托着他对亲情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考。开篇用“慈乌”和“孝子”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象征着对家庭的归属感和温暖,而后者则反映出游子的孤独和无奈。诗人借助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自己在辽阔天地中漂泊的无助。
在诗中,江海的浩渺与波涛的稀少,暗示了人生旅途的孤独与艰难,尽管四季变化不居,但诗人内心的焦躁与不安却始终未能消除。尤其是在“长为路傍食,著尽家中衣”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他生活的困窘与对归属感的渴望。
最后两句“始知时节驶,夏日非长辉”,揭示了人生如白驹过隙,夏日虽短暂,却也如人生的美好瞬间,值得珍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准确的意象,使读者不仅感受到诗人游子心中的惆怅,也引发对人生、时间与归属的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孤独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中提到的“慈乌”象征什么?
A. 孝顺
B. 母爱
C. 孤独
诗人长时间在外,心中积攒了什么?
A. 快乐
B. 愁绪
C. 财富
诗的主题主要反映了哪种情感?
A. 爱情
B. 亲情与孤独
C. 兴奋
答案:1-B,2-B,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