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1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3:36
感怀
作者:孟郊 〔唐代〕
孟冬阴气交,两河正屯兵。
烟尘相驰突,烽火日夜惊。
太行险阻高,挽粟输连营。
奈何操弧者,不使枭巢倾。
犹闻汉北儿,怙乱谋纵横。
擅摇干戈柄,呼叫豺狼声。
白日临尔躯,胡为丧丹诚。
岂无感激士,以致天下平。
登高望寒原,黄云郁峥嵘。
坐驰悲风暮,叹息空沾缨。
在寒冬的孟月,阴云密布,两河的军队正在集结。
烟尘四起,战马奔腾,烽火连天,夜以继日令人心惊。
太行山险峻高耸,粮食被运输到各个营地。
可是那些操弓箭的人,却不让猛禽的巢穴倾覆。
我依然听到汉北的孩子们,因乱世而勾心斗角。
他们擅自摇动武器,呼喊着豺狼般的声音。
白昼照耀着你们的身体,为什么要失去赤诚?
难道没有志士仁人,能够使天下平安?
我登高望远,寒冷的原野上,黄云郁郁,气势雄伟。
我坐在奔走的悲风中,感叹声声,空自沾湿衣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敬之,唐代诗人,生于汝州,后世称其为“孟东野”。他经历了宦海沉浮,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屡屡落榜,直至晚年才得以入仕,因此其诗歌中常有对时局的感慨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感怀》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之际,诗人深感国家之殇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借景抒情,表现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及对理想的向往。
孟郊的《感怀》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民族情感。诗中描绘了孟冬时节,四周阴云密布,战火纷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悲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深切忧虑。开篇的“孟冬阴气交”,即传达出一种寒冷和压抑的感觉,接下来的“烟尘相驰突,烽火日夜惊”则将战乱的景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诗中提到“奈何操弧者,不使枭巢倾”,表达了对那些掌握权力者的不满,暗示他们的无能与对社会的伤害。诗人也对士人的勇气与忠诚产生了期待,质疑为何没有人能够为天下的平安而努力。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登高望远,感叹“黄云郁峥嵘”,将自身的悲愤与对未来的渴望结合,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
整首诗在气势上由低沉逐渐转向高亢,情感由悲伤转为希望,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展现了唐代诗人关心社会、热爱国家的崇高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以及对士人仁义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孟冬阴气交”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虑
C. 平静
诗中提到的“奈何操弧者”指的是?
A. 游牧民族
B. 掌握权力的人
C. 农民
诗人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希望
B. 失落
C. 愤怒
答案:1.B 2.B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