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8:58
石膏枕
作者: 薛逢 〔唐代〕
表里通明不假雕,
冷于春雪白于瑶。
朝来送在凉床上,
只怕风吹日炙销。
这枕头内外光滑透亮,并不需要雕琢,
它的冰冷如同春天的雪,洁白如同美玉。
早晨送来时放在凉床上,
只怕风吹和阳光照射会把它融化。
薛逢(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描绘自然和生活中细腻的情感。他的作品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石膏枕》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借助石膏枕表达对生活中简单而美好事物的欣赏,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环境的感受与思考。
《石膏枕》通过对一件日常用品——石膏枕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细节的敏感。诗中使用了“表里通明不假雕”的描写,强调了石膏枕的纯净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对人工雕琢的拒绝,提倡一种清新素雅的生活态度。
“冷于春雪白于瑶”,通过比喻,诗人将石膏枕的冷清和洁白与自然界的春雪和美玉相提并论,突显了其清爽的特性,给人以舒适的视觉感受。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让人感受到一种高洁的情趣。
最后两句“朝来送在凉床上,只怕风吹日炙销”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和脆弱的心情。尽管石膏枕如此美丽,但却又容易被外界的风吹和日晒所侵蚀,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易逝和珍贵。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物品的描写,更是一种对自然美、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整首诗围绕着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细节的珍视,表现了对美好事物脆弱性的敏感与惋惜,传达了诗人的生活哲学和情感态度。
诗中“冷于春雪白于瑶”是用来比喻什么?
诗中的“只怕风吹日炙销”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