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师师令》

时间: 2025-04-23 10:01:38

诗句

懵腾乍起。

正云鬟未理。

手挼裙带倚床阑,但说道、困人天气。

娇眼半开犹似睡。

怕镜奁如水。

玉容懒把桃花靧,却自然妖丽。

彩毫约略扫眉峰,春已透、粉香堆里。

一见教郎终日喜。

拚小楼同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01:38

原文展示:

师师令
作者: 葛嫩 〔清代〕

懵腾乍起。正云鬟未理。
手挼裙带倚床阑,但说道困人天气。
娇眼半开犹似睡。怕镜奁如水。
玉容懒把桃花靧,却自然妖丽。
彩毫约略扫眉峰,春已透粉香堆里。
一见教郎终日喜。拚小楼同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刚睡醒的女子,慵懒地抬起头,鬓发尚未梳理。她一边用手捏着裙带倚靠在床边,喃喃自语天气让人困倦。她半睁着美丽的眼睛,似乎还在梦中,害怕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如水般透明的脸庞。她懒得为自己涂抹桃花色的妆容,却仍然显得自然的妩媚动人。轻轻地用彩笔扫过眉峰,春天的气息已经透过粉香堆积的地方。一见到心上人便心情愉悦,恨不能在小楼里醉倒。

注释:

  1. 懵腾:迷糊、恍惚的样子。
  2. 云鬟:古代女子的发型,像云一样的发髻。
  3. 倚床阑:靠在床的栏杆上。
  4. 桃花靧:桃花色的妆容。
  5. 妖丽:妩媚而美丽。
  6. 彩毫:彩色的毛笔。
  7. 粉香:粉妆的香气。
  8. 教郎:指爱人。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葛嫩,清代诗人,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柔美与情感,风格细腻、优雅。
  •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描绘了女子在春日晨光中的慵懒与美丽,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女性美的追求以及对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师师令》是清代诗人葛嫩的一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清晨醒来的情景,展现了她的慵懒与妩媚。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女性在晨曦中朦胧的美。这种美并不是浓妆艳抹所能掩盖的,而是自然流露的韵味。词的开头“懵腾乍起”就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接着通过对她的容貌和举动的描写,展现了她的慵懒与娇羞。尤其是“怕镜奁如水”一句,表达了她对自己容颜的微妙自觉与不安,反映了女性对美的追求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爱情的甜蜜。在描写女子的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一见教郎终日喜”,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爱意,仿佛可以听到她内心的欢愉与期待。整体上,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也反映了爱情的甜美与生活的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懵腾乍起:描绘女子刚醒时的迷糊状态。
    • 正云鬟未理:显示她尚未梳理的凌乱发髻,增添慵懒之感。
    • 手挼裙带倚床阑:表现出她轻松倚靠的姿态,带有些许女性的娇羞。
    • 但说道困人天气:她喃喃自语,显示出对困倦天气的无奈。
    • 娇眼半开犹似睡:半睁的眼睛如同还在梦中,增添了朦胧的美感。
    • 怕镜奁如水:不愿面对水中映出的自己,显示出对美的自卑与期望。
    • 玉容懒把桃花靧:不想为自己打扮,却仍自有风情。
    • 却自然妖丽:自然流露的美丽,反而更加动人。
    • 彩毫约略扫眉峰:轻描眉毛,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 春已透粉香堆里:春天的香气扑鼻而来,营造了温暖的环境。
    • 一见教郎终日喜:爱人出现带来的快乐,表现了爱情的甜蜜。
    • 拚小楼同醉:渴望与心上人共同沉醉在这美好时光中。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比作桃花,富有诗意。
    • 拟人:将春天的气息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温度。
    • 对仗:言辞对称,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词主要表现了女性的柔美、爱情的甜蜜,以及春天的生机,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爱情和生活的美好向往。

意象分析:

  • 云鬟:象征女性的优雅与柔美。
  • 桃花靧:代表青春与美丽,反映出女性对美的追求。
  • 镜奁:象征自我意识和对外貌的关注。
  • 春香: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爱的芬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懵腾乍起”中的“懵腾”表示什么? a) 清醒
    b) 迷糊
    c) 兴奋

  2. “娇眼半开犹似睡”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懒惰与羞涩
    c) 悲伤

  3. “一见教郎终日喜”中的“教郎”指的是? a) 朋友
    b) 爱人
    c) 兄弟

答案:

  1. b) 迷糊
  2. b) 懒惰与羞涩
  3. b) 爱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的情感状态,但更侧重于对爱情的思念。
  • 《木兰花令》则在描写春天的美景时,融入了更多的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师师令》这首诗词,深入领略其中的美感与情感。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送王次令入都 寓秦对岩先生园 玄墓看梅 题肤功雅奏图 晚泊湖口 偕任子田游东阿山中 河间道中遇雷雨作 空翠亭 秋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个半个 杂糅 黍字旁的字 作用 色字旁的字 杯水之饯 泪眼愁眉 麥字旁的字 閠字旁的字 缺月再圆 吴好山 感戴莫名 期期艾艾 米字旁的字 约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