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夏夜》

时间: 2025-04-25 12:14:50

诗句

闲斋深夜静,独坐又闲行。

密树月笼影,疏篱水隔声。

断猿时叫谷,栖鸟每摇柽。

寂寞求名士,谁知此夕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14:50

原文展示:

闲斋深夜静,独坐又闲行。
密树月笼影,疏篱水隔声。
断猿时叫谷,栖鸟每摇柽。
寂寞求名士,谁知此夕情。

白话文翻译:

在宁静的夜晚,我独自坐在书斋里,时而走动,感到无比闲适。浓密的树影在月光下交错,稀疏的篱笆隔开了水边的声音。偶尔传来猿猴的叫声,回荡在山谷中;栖息的鸟儿在树枝上轻轻摇摆。寂寞中我渴望名士的光临,然而谁又能理解我此刻的情感呢?

注释:

  • 闲斋:指清静的书房。
  • 独坐又闲行:独自一人坐着,又时而闲逛。
  • 密树:指树木繁茂。
  • 月笼影:月光照耀下的树影。
  • 疏篱:稀疏的篱笆。
  • 水隔声:水面隔开了声音。
  • 断猿:指猿猴的叫声。
  • 叫谷:回声在山谷中传荡。
  • 栖鸟:栖息的鸟。
  • 每摇柽:每当风吹动时,鸟儿在树枝上摇动。
  • 寂寞求名士:在寂寞中渴望名士的到来。
  • 谁知此夕情:谁能理解我此刻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约公元 840年-约880年),字子文,唐代诗人。他以诗歌的清新和自然著称,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时,诗人常常感受到孤独与寂寞。诗意反映了他在宁静的夏夜中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知音的渴望。

诗歌鉴赏:

《夏夜》是一首描绘夏夜宁静氛围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渴望。首句“闲斋深夜静”便设定了清幽的环境,接下来的“独坐又闲行”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悠闲与惆怅。浓密的树影和稀疏的篱笆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和水声交织,营造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感。

诗中“断猿时叫谷,栖鸟每摇柽”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夏夜的生机与静谧之间的对比。猿猴的叫声和鸟儿的摇动,似乎在回应着诗人的孤寂,增添了夜晚的动感。

最后两句“寂寞求名士,谁知此夕情”则将诗人的内心情感推向高潮,他在寂寞中渴望知音的陪伴,感叹无人理解自己此刻的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具深度,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斋深夜静:设定了安静的环境,表明时间和空间的宁静。
  2. 独坐又闲行: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内心的安适。
  3. 密树月笼影:浓密的树木在月光下形成的影子,营造出一个神秘与梦幻的氛围。
  4. 疏篱水隔声:水面隔开的声音,体现了环境的静谧。
  5. 断猿时叫谷:猿猴的叫声在山谷中回响,感受到自然的生机。
  6. 栖鸟每摇柽:鸟儿在树上轻摇,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7. 寂寞求名士: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孤独。
  8. 谁知此夕情:感叹无人理解自己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断猿时叫谷”用拟人化的方式描绘了猿猴的叫声;“密树月笼影,疏篱水隔声”则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夏夜的宁静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晚:代表宁静与思考。
  • 月光:象征希望与美好。
  • 猿猴:感叹孤独的生灵。
  • 鸟儿:生命的象征,反映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寂寞求名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2. “密树月笼影”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热闹的场景
    B. 夜晚的宁静
    C. 纷乱的心情

  3.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姚合与白居易的夜晚诗作均描绘了夜的宁静与孤独,但姚合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流露,而白居易则多了一份对社会的感悟与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屈原庙 南涧耕叟 樵者 题兴善寺隋松院与人期不至 残花 读侯道华真人传 题绝岛山寺 赠休粮僧 寄舅 灞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字旁的字 亅字旁的字 任贤用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染渲 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筋的成语 智通 青城之祸 貌如其心 坐于涂炭 滂沱大雨 虚而虚之 丨字旁的字 羽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借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