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2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2:24:01
《当窗织》
作者:王建 〔唐代〕
叹息复叹息,园中有枣行人食。
贫家女为富家织。翁母隔墙不得力。
水寒手涩丝脆断,续来续去心肠烂。
草虫促促机下啼,两日催成一匹半。
输官上顶有零落,姑未得衣身不著。
当窗却羡青楼倡,十指不动衣盈箱。
诗中描绘了一个贫苦家庭的女儿在织布的辛劳与苦楚。她一边叹息,一边看着园中有人吃枣,心中感到无奈与悲哀。她为富家织布,隔着墙壁的母亲无法给予帮助。天冷水寒,她的手指因为寒冷而变得僵涩,丝线又脆弱易断,心中感到无尽的痛苦与烦恼。草虫在织机下叫个不停,她在短短两天内只织成了一匹半的布,最后还得将其上交官府,自己却连衣服都穿不上。当她从窗边看到青楼女子的奢华生活,心中更是羡慕,那些人十指不动就能拥有满箱的衣服。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字子胄,号梅溪,晚唐时期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关心与同情。王建的创作多受社会现实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与问题。
创作背景
《当窗织》创作于唐代,背景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贫富差距显著。通过描写一个贫家女的辛劳,诗人揭示了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和对富裕生活的向往。
《当窗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贫穷女织工的辛苦生活,展现了她在生活重压下的无奈与悲哀。诗中的叹息声声入耳,烘托出女工内心的苦楚。她在繁重的劳作中,心中充满了对富裕生活的羡慕与渴望,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写,赋予了织布这一简单劳作以深刻的情感内涵。
同时,诗人也揭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困境,她们虽然辛勤工作,却仍旧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最后几句的转折,展现出女工对青楼女子的羡慕,暗含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同期待与评价,反映了女性在社会结构中的困境与无奈。整体上,诗歌通过对生活的真实描绘,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的不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揭示了社会中贫富差距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同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诗人通过对贫困女工辛苦生活的描写,引发了对社会不公的深思,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以及对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女工的主要感受是?
诗中提到的“翁母”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青楼倡”象征的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静夜思》与《当窗织》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后者则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现实。两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前者以孤独与思念为主,后者则以辛劳与无奈为主。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提供了对《当窗织》的全面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与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