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史殿省典封州》

时间: 2025-05-07 06:17:58

诗句

马援疏蛮邑,铜标何可穷。

人烟时亦有,海色自如空。

髭发梅分白,旌旗瘴减红。

惟应莳药罢,都在酒醪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7:58

原文展示:

送史殿省典封州
马援疏蛮邑,铜标何可穷。
人烟时亦有,海色自如空。
髭发梅分白,旌旗瘴减红。
惟应莳药罢,都在酒醪中。

白话文翻译:

送别史殿省前往封州,
马援曾经疏通蛮族的地方,铜制的标志又怎能穷尽这一切。
人烟偶尔会有,海的颜色仿佛一片空旷。
胡须和头发像梅花一样分开了白,旌旗在瘴气中显得红艳。
惟独应当是在采药之后,所有的都在酒醪之中。

注释:

  • 马援:汉朝著名将领,以平定南方蛮族著称。
  • 疏蛮邑:指疏通和治理蛮族的地方。
  • 铜标:铜制的标志或界碑,象征着疆域或权威。
  • 人烟:指有人居住的地方,形容人口稀少。
  • 海色自如空:形容海洋的颜色和空旷的感觉。
  • 髭发梅分白:指胡须和头发分开,形容衰老。
  • 旌旗瘴减红:旌旗在瘴气中显得红艳,指环境恶劣。
  • 莳药:种植药草。
  • 酒醪:酒的浑浊液体,指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季常,号浔阳,宋代诗人,因其隐逸生活而闻名。林逋以清新洒脱的诗风和高洁的品格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作多描写山水、田园以及个人情感,具有深厚的哲理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林逋送别史殿省赴封州的场合,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南方蛮荒地区的感悟。诗中借用历史典故,传达出对官员治理之艰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展现了林逋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开篇引用了马援的历史典故,既是对友人前途的寄托,也显露出对治理之艰的感慨。诗中“人烟时亦有,海色自如空”一句,描绘了南方的荒凉与生机并存的景象,既有空旷的自然环境,也有人生的烟火气息,形成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髭发梅分白,旌旗瘴减红”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迁。梅分白色象征着衰老,而旌旗在瘴气中依然鲜艳,暗示了尽管环境艰苦,仍需坚持理想与信念。最后一句“惟应莳药罢,都在酒醪中”,既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祝福,也体现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林逋的高洁与深邃,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马援疏蛮邑:引入历史,象征治理。
  2. 铜标何可穷:质疑治理的边界与成效。
  3. 人烟时亦有:描绘南方的生机。
  4. 海色自如空:表现自然的空旷与宁静。
  5. 髭发梅分白: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6. 旌旗瘴减红:环境恶劣,却仍有希望。
  7. 惟应莳药罢:对未来的期盼与祝福。
  8. 都在酒醪中:人生的哲理与隐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海色自如空”比喻空旷的心境。
  • 对仗:如“髭发梅分白,旌旗瘴减红”,工整而富有韵律。
  • 象征:铜标、旌旗象征权威与治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南方治理艰难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坚守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援:象征历史与权威。
  • 海色:代表自然的广阔与人心的向往。
  • 髭发:象征衰老与时间。
  • 旌旗:象征希望与荣耀。
  • 酒醪:象征生活的琐碎与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马援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历史的权威
    B. 凶猛的敌人
    C. 友人的祝福
    D. 自然的景观

  2. 诗中提到的“海色自如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人烟稀少的感叹
    B. 对广阔自然的赞美
    C. 对友人的思念
    D.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林逋的《送史殿省典封州》与王维的《送别》,两首诗均以送别为主题,但林逋更多地描写了自然与历史,王维则侧重于情感的抒发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林逋诗集》

相关查询

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 遣怀 遣怀 夏日林下作 寄双泉大师师兄 寄归州马判官 新秋 拟嵇康绝交寄湘中贯微 和昙域上人寄赠之什 边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石字旁的字 尺寸可取 散摅 姜桂余辛 包含奥的成语 麥字旁的字 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 魚字旁的字 大汗淋漓 采字旁的字 打靶 固不可彻 一身两头 深敏 糹字旁的字 蛇豕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