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系乐府十二首。陇上叹》

时间: 2025-04-26 03:28:56

诗句

援车登陇坂,穷高遂停驾。

延望戎狄乡,巡回复悲咤。

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

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

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8:56

原文展示:

援车登陇坂,穷高遂停驾。
延望戎狄乡,巡回复悲咤。
滋移有情教,草木犹可化。
圣贤礼让风,何不遍西夏。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
所适今若斯,悠悠欲安舍。

白话文翻译:

驾车来到陇山的坡上,因路途艰险而停下了车。
远望戎狄的故乡,心中感到无比的悲哀和愤慨。
情感的传播是有道理的,连草木都可以被教化。
圣贤的礼让之风,为何不遍及西夏地区?
父子之间忍心相互猜疑,君臣之间敢于欺诈。
如今的情况竟然如此,让人感到无奈与不安。

注释:

  1. 援车:指用手拉动的车,古代出行的工具。
  2. 陇坂:陇山的坡,指地形高低起伏的山道。
  3. 戎狄:古代对北方民族的统称,常指游牧民族。
  4. 滋移:滋生、传播的意思。
  5. 草木犹可化:比喻事物可以改变、教化的可能性。
  6. 圣贤礼让风:指古代圣贤所提倡的礼让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结,字子华,唐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著称。生于公元661年,卒于公元713年。元结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展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民族冲突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个人的感受,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陇上叹》通过对陇山风景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沉重担忧。诗的开头,诗人通过“援车登陇坂”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停滞,仿佛在暗示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戎狄乡,表达了对外敌的忧虑和对家国安危的深切感受。诗中提到的“草木犹可化”,强调了教育和教化的重要性,暗示即使是最为简单的事物也能受到影响,这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寄望。

在后半部分,诗人更加直白地抒发了对人心险恶的失望,“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显示出人际关系的复杂与矛盾。最后,诗人以“悠悠欲安舍”作结,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哀伤的情感。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思考,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矛盾与人性的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援车登陇坂”:开篇描绘了诗人艰难跋涉的情景,暗示着旅途的艰辛。
  2. “穷高遂停驾”:在陡峭的坡上停住车,寓意着对当下局势的无奈。
  3. “延望戎狄乡”:眼望边疆,触发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4. “巡回复悲咤”:回望过去的经历,感到无比悲哀。
  5. “滋移有情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出对未来的期盼。
  6. “草木犹可化”:即使草木也能被教化,意在表达人性的可塑性。
  7. “圣贤礼让风”:提到古代圣贤的道德风范,寄托了对社会美德的渴望。
  8. “何不遍西夏”:质疑道德风尚为何未能普及至边疆地区。
  9. “父子忍猜害”:指出人际关系的恶化,表现出家庭内部的猜疑。
  10. “君臣敢欺诈”:揭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不信任与欺诈。
  11. “所适今若斯”:对当前社会现状的感慨,表达无奈。
  12. “悠悠欲安舍”:渴望安宁的生活,流露出对未来的憧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木比作人,强调教化的普遍性。
  • 对仗:如“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结构美。
  • 设问:通过“何不遍西夏”引发读者思考,提升了诗的批判性。

主题思想:全诗集中表现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对人际关系的反思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不满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陇山:象征着高远与艰难,寓意对理想的追求。
  2. 戎狄:代表外敌,象征着国家的威胁。
  3. 草木:隐喻社会的可变性,表达了对人心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援车登陇坂”的意思是: A. 向陇山进发
    B. 停车休息
    C. 辱骂敌人
    D. 快速行驶

  2. “父子忍猜害,君臣敢欺诈”表达了: A. 和睦的家庭关系
    B. 政治的腐败与不信任
    C. 教育的重要性
    D. 国家繁荣昌盛

  3. 诗中提到的“草木犹可化”主要是强调: A. 自然的美丽
    B. 教育和教化的可能性
    C. 草木的生长
    D. 阴暗的社会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元结的《陇上叹》与杜甫的《春望》,前者侧重个人情感与社会关系的思考,后者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战争带来的痛苦。两者在主题上都有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反思,但表现形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唐代文学史》
  3. 《元结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百字令 读缅甸蒲甘 百字令 百字令 天醉方酣,强邻逐客,庭阴如晦,老树催人。乃偕吾妻约同馆诸君夫妇夜饮,席间传示此篇,满座黯然 百字令 其三 百字令 和病鹤《伤春词》长歌韵 百字令 其三 秋云,赠吟秋诸君不作南行者 百字令 其一 沈石田三桧图卷,郭季仁藏 百字令 集玉田句,题蓉曙申江话别图 百字令 沉二如秋帆图 百字令 蒙特尔山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乐事劝功 包含鞘的词语有哪些 秃宝盖的字 亠字旁的字 包含铛的词语有哪些 耂字旁的字 义田 惊羽 亅字旁的字 包含世的词语有哪些 文修武偃 抵足而眠 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与门 絶弦 包含胚的词语有哪些 芸合 非字旁的字 烟波万顷 至大至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