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伤》

时间: 2025-07-27 16:24:33

诗句

(古有伤王,以崩荡之馀,无恶不为也。

乱亡之由,

固在累积。

故为《至伤》之诗一章二韵十二句)

夫可伤兮?

伤王乎,欲何为乎?

将蠹枯矣,无人救乎?

蠹枯及矣,不可救乎?

嗟伤王!

自为人君,变为人奴!

为人君者,忘戒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24:33

原文展示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伤》

古有伤王,以崩荡之馀,无恶不为也。乱亡之由,固在累积。故为至伤之诗一章二韵十二句夫可伤兮?伤王乎,欲何为乎?将蠹枯矣,无人救乎?蠹枯及矣,不可救乎?嗟伤王!自为人君,变为人奴!为人君者,忘戒乎。

白话文翻译

古代有位伤王,在国破家亡之后,做了许多恶事。国家乱亡的根本原因,实在是积累而成的。所以我写下这首至伤之诗,分为两韵共十二句,真的是令人伤心啊!伤王啊,你究竟想要做什么?难道要蠹虫侵蚀,任其枯萎吗?已经被虫蛀了,难道不可以拯救吗?可叹伤王啊!你身为君王,却沦落为奴隶!作为君主,难道就忘记了警惕吗?

注释

  • 伤王:古代某位君主,因国家灭亡而痛苦。
  • 崩荡:国家的崩溃与动荡。
  • :指虫害,象征着内部的腐蚀。
  • :警惕、警惕性的提醒。

典故解析

“伤王”可能隐喻历史上某位王者的悲剧命运,结合历史背景,反映了因内外困扰而导致国家衰败的普遍现象。诗中提到的“蠹”,则暗示着腐败与衰败的过程,这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结,唐代著名诗人,以五言诗和古体诗著称,作品常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国家动荡的年代,反映了诗人对政治的关切及对君王失德的控诉,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痛心。

诗歌鉴赏

《二风诗·至伤》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强烈的情感共鸣,展现了元结对国家和君主的关怀。诗中通过“伤王”的形象,揭示了在动荡时期,君主的失德与国家的衰亡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对“蠹”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腐败的无情和国家命运的悲惨。整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警示,提醒统治者要保持警惕、勤政爱民。元结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深刻地传达了对亡国之痛的无奈和愤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有伤王:引入历史人物,设定悲剧基调。
  • 以崩荡之馀,无恶不为也:暗指王者在国家崩溃后,做出种种恶行,显示出失德的严重性。
  • 乱亡之由,固在累积:强调国家乱亡的根本原因是长期累积的问题。
  • 故为至伤之诗一章二韵十二句夫可伤兮?:诗人的自我反思与感慨,表达了对伤痛的深切感受。
  • 伤王乎,欲何为乎?:质疑君主的意图,表达对其行为的无奈。
  • 将蠹枯矣,无人救乎?:象征国家已被腐蚀,呼唤救助的无力。
  • 嗟伤王!自为人君,变为人奴!:感叹君主失德,落得如此境地的悲惨。
  • 为人君者,忘戒乎:警示统治者要保持警惕,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君主比作“伤王”,强调其悲惨境遇。
  • 拟人:将“蠹”赋予动作,增强了诗的情感与警示力量。
  • 对仗:整首诗结构紧凑,韵律感强,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意象分析

  • 伤王:象征失去权势的君主,带有悲剧色彩。
  • :象征国家的腐败,暗指内部的腐蚀力量。
  • 崩荡:暗示国家的动荡与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伤王”象征什么? A. 统治者的失德 B. 普通百姓 C. 外敌入侵

  2. “蠹”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希望 B. 腐败与衰亡 C. 勇气

  3. 诗人对“伤王”的态度是? A. 同情 B. 赞美 C. 批判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描写国破家亡的悲痛。
  • 《秋夕》杜甫:反映动荡时代的忧愁。

诗词对比

  • 元结的《至伤》与杜甫的《登高》均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元结更侧重于对君主失德的批判,而杜甫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楚辞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白雁 少年 读成帝内传 赠友人 蝶恋花 春日 过汉浦塘有感二首 其二 过汉浦塘有感二首 其一 送何彦文归埬水 春日出南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弩师 虎字头的字 里字旁的字 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精打细算 包含甫的词语有哪些 小青 传神阿堵 缺月重圆 姓族 干字旁的字 南征北讨 米字旁的字 神机妙算 文武兼全 包含坝的词语有哪些 毛字旁的字 莫邪钝,铅刀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