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8:28
古昔有遗叹,所叹何所为。
有国遗贤臣,万事为冤悲。
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
所遗非遗用,所遗在遗之。
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心非膏濡类,安得无不遗。
古时就有遗叹,叹息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国家却失去了贤臣,万事都因冤屈而悲哀。
所遗失的并不是希望,所遗失的并不是可以遗忘的。
所遗失的并不是有用的,所遗失的只是被遗忘的。
唉,山海中的旅人,究竟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心灵并非如油脂般光滑,怎么能够不留下遗憾呢?
作者介绍:元结(约公元660-730年),字仲舒,号宗元,唐代诗人。元结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国家失去贤明的统治者,导致民众对未来的悲观和对过往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对贤才的珍惜。
《系乐府十二首·古遗叹》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及人才流失的深切忧虑。诗中反复强调“遗”字,展现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无奈:贤臣的失去不仅是个人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损失。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反映出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
前两句直指主题,质疑“遗叹”的原因,随后深入探讨遗失的内容,强调所遗失的并不仅仅是希望或可遗忘的事物。后半部分则通过“山海客”的形象,展现了旅人的孤独与无奈,心灵的焦虑和无法寄托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敏感而细腻的心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反复的手法,通过“遗”字的反复强调,使得情感更加深刻;同时使用了隐喻和象征,山海客象征着孤独与无奈。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于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忧虑,强调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国家的命运与个人情感的紧密联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所遗非遗望,所遗非可遗”意指什么?
“山海客”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对贤臣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元结的《古遗叹》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加强调国家的破败与家国情怀,而元结则更关注于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