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5:15
白鹤观
作者: 洪咨夔 〔宋代〕
缺唇丹井应千尺,
秃顶灵杉恰百围。
鹤去不闻人下子,
黄蜂无数采花归。
这首诗描绘了白鹤观的自然景色和安静环境。诗中提到的“缺唇丹井”高深莫测,仿佛有千尺深。而“秃顶灵杉”则围绕着观景的位置,似乎有百棵之多。鹤飞走了,周围没有人声,显得格外宁静;而黄蜂却在忙着采蜜,成群结队地回归。
白鹤观,是道教名观之一,位于中国某些地区,常常被视为修道养性之地。诗中提到的鹤,象征着长寿和超脱,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思考和向往。
这首《白鹤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诗中通过“缺唇丹井”和“秃顶灵杉”来描绘观景地的环境,使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将观者的视野引向深邃的自然景观。诗的前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壮丽,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后两句则转向了生动的生活场景,描绘了黄蜂忙碌的身影,形成了与前面宁静环境的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层次感,也体现了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热爱,蕴含了对人生的哲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洪咨夔的《白鹤观》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城市喧嚣
B. 自然幽静
C. 战争场景
D. 人文历史
诗中提到的“缺唇丹井”意指:
A. 浅显的水井
B. 深不见底的井
C. 只可远观的井
D. 形状奇特的井
黄蜂在诗中象征着:
A. 忍耐
B. 勤劳
C. 幸福
D. 安静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洪咨夔的《白鹤观》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通过简练的语言表现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与哲思。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和表现手法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