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4:23
题周垣戴氏桂林池馆
作者: 梁泰来 〔宋代〕
地偏不受点尘侵,
日涉园亭得趣深。
竹外移梅曾辟径,
月中分桂定成林。
云山环碧醉人眼,
池水澂泓鉴此心。
净几明窗潇洒尽,
时携好客一凭临。
这片偏僻的地方没有一点尘土的侵扰,
阳光照耀下的园亭趣味深长。
竹林之外移栽的梅花曾开辟出小路,
月光下的桂树分开,定然成林。
环绕的云山碧绿,令人陶醉,
池水清澈如明镜,映照着我的心。
干净的桌子和明亮的窗子,尽显潇洒,
有时带着朋友在这里闲坐品味。
梁泰来,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人文情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在桂林的周垣戴氏池馆中,受周围优美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了对宁静自然与友人相聚的向往。
《题周垣戴氏桂林池馆》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闲适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示了桂林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以“地偏不受点尘侵”引入,表达了此地的宁静与清幽,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纯净状态的向往。接着,通过“日涉园亭得趣深”描绘出阳光洒在园亭上的美好景象,体现出诗人对生活乐趣的追求。
“竹外移梅曾辟径,月中分桂定成林”两句,既描绘了园中梅花的生长,亦让人联想到月光下的桂林之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与深刻思考。后面的“云山环碧醉人眼,池水澂泓鉴此心”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优雅与宁静,诗人仿佛沉醉于这种美的氛围中,心灵得到了洗涤。
最后两句“净几明窗潇洒尽,时携好客一凭临”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相聚的希冀与享受,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洒脱与自在。整首诗意境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全诗围绕自然之美与友人相聚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地偏”意指什么?
A. 城市繁华
B. 偏僻的地方
C. 水流湍急
答案: B
“云山环碧”中的“环”字意指?
A. 环绕
B. 环保
C. 圆形
答案: A
诗人在最后一联中提到的“好客”是指?
A. 喜欢交友
B. 喜欢吃喝
C. 喜欢旅行
答案: A
《题周垣戴氏桂林池馆》与苏轼的《题西林壁》均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梁泰来的诗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洒脱;而苏轼的诗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