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时间: 2025-05-04 12:02:43

诗句

秋鸿一何乐,空际乘风飞。

秋虫一何忧,壁间终夜悲。

忧乐本何有,力尽雨无依。

物生逐所遇,久行不知归。

少年气难回,老者百事衰。

聊复沃以酒,永与狂心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2:43

原文展示:

秋鸿一何乐,空际乘风飞。
秋虫一何忧,壁间终夜悲。
忧乐本何有,力尽雨无依。
物生逐所遇,久行不知归。
少年气难回,老者百事衰。
聊复沃以酒,永与狂心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开头描写了秋天的鸿雁在空中乘风飞翔,表现出一种欢乐的气氛;而秋虫在墙壁间整夜悲鸣,流露出忧伤的情绪。忧愁和快乐本是无常的,仿佛在雨中失去了依靠。万物生存都在不断遇到各种际遇,漫长的旅程中渐渐忘记了归途。年轻时的朝气难以重现,年老时则百事衰退。最终作者选择借酒消愁,希望在酒中找到一种狂放的心境,与忧愁对抗。

注释:

  • 秋鸿:指秋天飞翔的鸿雁,象征着自由与欢乐。
  • 秋虫:指秋天的虫鸣,常被视为凄凉的象征。
  • 忧乐:忧愁与快乐,强调二者的无常。
  • 力尽雨无依:意指在遭遇挫折时感到孤独无助。
  • 少年气难回:年轻时的生气勃勃难以再现。
  • 沃以酒:用酒来浇灌心情,试图借酒消愁。

典故解析:

无明显的典故,但诗中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是苏轼的弟弟。他在文学、政治上都有所成就,尤其在诗词创作上,有着独特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遭遇困境之时,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苏辙的《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人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开头的“秋鸿”和“秋虫”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象征着自由与快乐,后者则体现了孤独与哀伤。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也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情感冲突。

诗中“忧乐本何有”一句,深入探讨了人类情感的本质,提示我们在生活的起伏中,快乐与忧愁并非绝对的存在,而是随着环境和自身境遇而变化。尤其是“物生逐所遇”,强调了人生的偶然性与无常,令人感慨万千。诗的最后,通过“聊复沃以酒”,表达了诗人对酒的依赖,试图以此来逃避现实中的烦恼,表现出一种对抗生活压力的无奈与渴望自由的心态。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象,更深刻反映了人类内心的挣扎与对生命哲学的思考。诗人在欢愉与悲伤之间游走,最终选择了借酒消愁,折射出许多人的生活选择与心理状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鸿一何乐,空际乘风飞。”:描写鸿雁在秋天飞翔,象征自由与快乐。
    • “秋虫一何忧,壁间终夜悲。”:秋虫在墙间悲鸣,表现孤独与忧伤。
    • “忧乐本何有,力尽雨无依。”:忧愁和快乐的本质无常,感到孤独无助。
    • “物生逐所遇,久行不知归。”:万物的生存依赖于遇见,漫长旅途让人迷失方向。
    • “少年气难回,老者百事衰。”:年轻时的朝气难以恢复,年老时则一切衰退。
    • “聊复沃以酒,永与狂心违。”:借酒消愁,与内心的狂躁情绪抗争。
  • 修辞手法

    • 对比:秋鸿与秋虫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欢乐与忧伤的双重情感。
    • 拟人:秋虫“悲鸣”,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 比喻:用酒比喻对生活的逃避与追寻自由的渴望。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性,表达了对自由与快乐的渴望,以及对逝去青春的惋惜。

意象分析:

  • 秋鸿:象征自由、欢乐,代表向往与追求。
  • 秋虫:象征孤独、忧伤,代表人们对生命无常的感知。
  • :象征逃避与寻找内心安慰的手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的作者是谁?

    • A. 苏轼
    • B. 苏辙
    • C. 陶渊明
    • D. 李白
  2. 诗中提到的“秋鸿”象征什么?

    • A. 自由与快乐
    • B. 孤独与忧伤
    • C. 生命的无常
    • D. 年轻的朝气
  3. “忧乐本何有”一句表达了什么?

    • A. 快乐是永恒的
    • B. 忧愁与快乐是无常的
    • C. 人生只有忧愁
    • D. 年轻人不懂忧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饮酒的喜爱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李白《将进酒》:表现了对人生的豪放态度,借酒消愁。

诗词对比

  • 苏辙和陶渊明的诗作都涉及饮酒,但前者更注重情感的复杂性,后者则多表现一种超脱与自然的和谐。
  • 苏辙的诗中有更多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而陶渊明则倾向于享受当下、追求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介绍了宋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 《古诗词鉴赏指南》:提供古诗词的赏析技巧与方法。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金缕曲 其二 寄半塘 金缕曲·戊寅上巳,寂坐空斋,枨触旧游,叠去年社园修禊韵,赋此志慨 金缕曲 金缕曲 其一 金缕曲 金缕曲·次韵璞翁,题艳爣词册 金缕曲 王彦卿除夕戏马台酹酒图 金缕曲 寿散木居士六十 金缕曲 既和君佩寄内词,更作此以广之 金缕曲 简巢南海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鹤骨松姿 龙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野芜 夹七夹八 辰字旁的字 虎毒不食儿 双人旁的字 纨袴子弟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记结 缛礼 环食 風字旁的字 瞰瑕伺隙 养生丧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