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斋竹三绝》

时间: 2025-04-30 00:02:49

诗句

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

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02:49

原文展示:

南斋竹三绝
作者: 苏辙 〔宋代〕

幽居一室少尘缘,
妻子相看意自闲。
行到南窗修竹下,
恍然如见旧溪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幽静的居所中生活的情景。屋子里尘埃很少,生活宁静,妻子与我互相对望,心情自然轻松。走到南窗下的修竹旁,恍如回到了曾经熟悉的溪山。


注释:

  • 幽居:指隐居、安静的居所。
  • 尘缘:尘世的纷扰和缘分,这里指少有尘世的干扰。
  • 相看:互相凝视,形容夫妻之间的默契和情感。
  • 修竹:形容竹子修长而美好。
  • 恍然:恍若、仿佛,形容似曾相识的感觉。
  • 旧溪山:指过去熟悉的风景,这里可能是指作者曾经游览过的山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冷斋,宋代著名词人、诗人、政治家,与弟苏轼并称。苏辙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田园生活及家人情感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隐居生活期间,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宋代,社会安定,文人有更多的空间进行个人情感和自然风光的描绘。


诗歌鉴赏:

《南斋竹三绝》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热爱与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开篇“幽居一室少尘缘”点出诗人的居住环境,既反映出他对清静的追求,也暗示了他与尘世的隔绝。接下来的“妻子相看意自闲”则透露了夫妻之间的和谐美好,体现了生活中的简单快乐。这种情感的流露让人倍感温馨,仿佛见到了一个宁静的家庭场景。

最后两句“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则通过南窗竹子的描写,引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缅怀。整首诗在意境上给人以宁静、淡泊之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幽居一室少尘缘:描绘了一个宁静、简朴的生活环境,表现了诗人安逸的心境。
  2. 妻子相看意自闲:夫妻之间的默契和心灵的相通,表现了家庭生活的和谐。
  3. 行到南窗修竹下:通过南窗的竹子,营造出自然的氛围。
  4. 恍然如见旧溪山:通过竹子的意象,引发对昔日美好风景的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与旧时山水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对仗:诗的结构工整,词句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家庭和谐的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怀念,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居: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
  • 修竹:象征着高洁、不屈的品格。
  • 旧溪山:代表着过往的美好时光和难忘的自然风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的《南斋竹三绝》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A. 喧闹的城市
    B. 宁静的隐居生活
    C. 旅行中的景色

  2. “恍然如见旧溪山”中的“旧溪山”指的是什么? A. 过去的美好回忆
    B. 现实中的山水
    C. 未来的期望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理想中的田园生活。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题西林壁》: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对生活的思考,但苏轼更多地探讨了人生哲理,而苏辙则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集》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南斋竹三绝》。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 与白明府游江 来闍黎新亭作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一作陪柏台友访聪上人) 同张明府清镜叹 寄赵正字 宴荣二山池 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 秋登兰山寄张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斗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包含级的词语有哪些 深恶痛恨 通数 镸字旁的字 逆耳之言 雷场 将陋就简 生字旁的字 贪功起衅 包含穗的词语有哪些 一无所成 文苑英华 口字旁的字 货资 焕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