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35: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35:44
巴徼炎毒早,二月蚊蟆生。
咂肤拂不去,绕耳薨薨声。
斯物颇微细,中人初甚轻。
如有肤受谮,久则疮痏成。
痏成无奈何,所要防其萌。
幺虫何足道,潜喻儆人情。
在巴蜀一带,炎热的天气早已来临,二月时节蚊子和蟾蜍开始出现。
叮咬的疼痛难以消除,耳边不断传来它们的叫声。
这些生物虽小,但人们往往不以为然。
若是皮肤受到它们的侵扰,时间久了便会形成伤疤和病痛。
伤口形成后无可奈何,只能防止它们再生。
微小的虫子何足挂齿,然而它们却潜在地警示着人们的情感。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蚊子和蟾蜍的描绘,反映了炎热天气带来的烦恼,蕴含着对生活中微小事物影响的警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平易近人的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容著称。他的作品涵盖了政治、社会、爱情等多个方面,尤其擅长叙事诗和乐府诗。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正值气候炎热、虫蚊滋生的季节,诗人通过这些细小的生物,表达了对生活中微小烦恼的关注,以及对人情冷暖的感悟。
《蚊蟆》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将生活中的小事与人情世故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直入主题,生动描绘了夏季的炎热与蚊虫的滋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对叮咬的痛苦和耳边嗡嗡声的刻画,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官体验。诗人通过对蚊子的轻视,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忽视小事的态度,而这些小事却可能在后续产生更大的影响。最后两句通过“幺虫”与“潜喻”将主题升华,警示人们要关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反映出诗人对人情的深刻洞察。
此诗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小烦恼,反映了人们对小事的忽视与后果,表达了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巴徼”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北方
B. 巴蜀
C. 江南
D. 西域
“咂肤拂不去”中的“咂”字意思是?
A. 吮吸
B. 叮咬
C. 拍打
D. 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