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1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2:25
门前乌桕树,树底一人行。
苦爱清秋色,闲听伐木声。
风吹寒雾散,日射午岚轻。
谁识悠悠者,幽居不用名。
门前有一棵乌桕树,树下有一个人走过。
他深深喜爱这清澈的秋天色彩,悠闲地倾听着伐木的声音。
风吹散了寒雾,阳光洒落在轻轻的云雾上。
谁能认识这悠然自得的人呢?他隐居在此,不需要任何名声。
作者介绍:潘高,明代诗人,生于江南地区,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隐逸思想盛行,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的向往。
《秋日杂兴 其二》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和隐逸生活的诗。诗的开头以“门前乌桕树”引入,乌桕树在秋天展现出独特的红色,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接着,诗人以“树底一人行”描绘出在这美丽的季节中,悠闲散步的人,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态度。
诗的中段通过“苦爱清秋色,闲听伐木声”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伐木声在这里既是自然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醒人们珍惜身边的自然环境。随着“风吹寒雾散,日射午岚轻”的描写,诗人通过风的吹拂和阳光的照射,传达出一种清新、温暖的秋日气息,令读者感受到秋日的宁静之美。
最后一句“谁识悠悠者,幽居不用名”则引发深思,隐喻那位悠然自得的人不追求名利,追求的是内心的安宁和与自然的和谐。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与细腻的意象,传达出对秋日景色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乐天知命的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诗词测试:
“苦爱清秋色”中的“苦”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寒雾”与“午岚”分别象征什么?
诗中描绘的“悠悠者”最可能是什么样的人?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