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2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24:59
八咏楼
作者: 方岳 〔宋代〕
郡古低临水,城荒早闭门。
岸沙分路细,江南带云昏。
山岂缘诗瘦,楼应厌市喧。
前朝碑尚在,半已蚀苔痕。
这座古老的郡城低垂在水边,荒废的城池早已关闭了门扉。
岸边的沙滩分开了细小的小路,江南的天空带着昏暗的云彩。
山岂能因诗而显得瘦弱,楼阁必定厌倦了市井的喧闹。
前朝的碑刻仍然存在,但一半已被苔藓侵蚀了痕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字景升,号云间,主要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感悟表现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八咏楼》创作于方岳游历江南之际,诗中表达了对古城的感慨与对历史的追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与个人的情感。
《八咏楼》通过对古郡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自然的感受。诗的开头以“郡古低临水,城荒早闭门”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景象,给人以萧条之感。紧接着“岸沙分路细,江南带云昏”,将视野扩展至江南的自然景色,云雾缭绕,模糊了视线,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
“山岂缘诗瘦,楼应厌市喧”一句,揭示了诗人与自然、城市之间的隔阂。诗人感慨山水的壮丽与诗歌的纤细对比,表达了他对市井喧闹生活的厌倦与对宁静的渴望。最后一句“前朝碑尚在,半已蚀苔痕”则是对历史的反思,碑刻的存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印记,而苔痕则体现了岁月的侵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忧伤与雅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郡自然与历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繁华的厌倦,体现了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八咏楼》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前朝碑”主要象征什么?
“江南带云昏”中的“云昏”指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方岳的《八咏楼》同样以自然景色为主,但方岳更注重历史与人的关系,强调对社会变迁的感受,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