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3: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3:32
郁孤台
作者:苏轼
八境见图画,郁孤如旧游。
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
丹青未变叶,鳞甲欲生洲。
岚气昏城树,滩声入市楼。
烟云侵岭路,草木半炎州。
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
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郁孤台的游历感受,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归乡的向往。诗中的“八境”与“郁孤”相结合,构筑了一个如画的意境;山水相映,日风相生,使人感受到宁静而美好的秋日情景;而“故国千峰外”则透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以其豪放、清新而著称,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为苏轼在流亡生涯中,游览郁孤台所作。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怀念,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郁孤台》是苏轼在流亡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美的享受。全诗以“八境见图画”开篇,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通过“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生动地描绘出山水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诗中“日丽崆峒晓,风酣章贡秋”的描写,生动表现了早晨的宁静与秋天的清新,给人以舒适的感受。
在情感层面上,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最后两句“故国千峰外,高台十日留。他年三宿处,准拟系归舟。”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向往,抒发了对故国的深深眷恋。整首诗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色,更有着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个诗人的艺术才华和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归乡的渴望,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郁孤台》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崆峒”指的是?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