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尘外亭》

时间: 2025-05-02 05:01:41

诗句

楚山澹无尘,赣水清可厉。

散策尘外游,麾手谢此世。

山高惜人力,十步辄一憩。

却立浮云端,俯视万井丽。

幽人宴坐处,龙虎为斩薙。

马驹独何疑,岂堕山鬼计。

夜垣非助我,谬敬欲其逝。

戏留一转语,千载起攘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1:41

原文展示:

楚山澹无尘,赣水清可厉。
散策尘外游,麾手谢此世。
山高惜人力,十步辄一憩。
却立浮云端,俯视万井丽。
幽人宴坐处,龙虎为斩薙。
马驹独何疑,岂堕山鬼计。
夜垣非助我,谬敬欲其逝。
戏留一转语,千载起攘袂。

白话文翻译:

楚山没有尘埃,赣水清澈如镜。
我在尘世之外漫步游玩,挥手告别这俗世。
山高得令人叹息,走十步便要停下来休息。
我站在浮云之上,俯视下方万井的美丽。
幽静的人在此宴坐,龙虎为我斩断烦恼。
马驹又何所疑,难道会落入山鬼的算计?
夜幕并不帮助我,我谬误地尊敬它的逝去。
我随意留下一个转语,让千载后再起舞袂。

注释:

  • 楚山:指楚地的高山,象征清幽和宁静。
  • 赣水:指赣江,水清如镜。
  • 散策:指随意走动、漫步。
  • 麾手:挥手,表示告别。
  • 浮云端:比喻高远的境界,或独立于俗世之外。
  • 龙虎:象征力量和威猛,暗指自然的力量。
  • 夜垣:夜晚的围墙,象征黑暗或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旷达,也有细腻婉约。苏轼在政治上经历坎坷,但他在文学和艺术上却成就斐然。

创作背景:

《尘外亭》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此时他经历了多次政治波折,心境日趋淡泊。诗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诗歌鉴赏:

《尘外亭》是一首体现苏轼心境的优美诗作,整首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世俗的超然。诗中描绘了楚山的清幽与赣水的明澈,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苏轼在诗中以“散策尘外游”开篇,表达了他对尘世的告别,展示他渴望远离世俗烦恼的心情。

接下来的“山高惜人力,十步辄一憩”,则展现出诗人在自然中游历的疲惫与对自然之美的敬仰。诗人不仅在身体上感到疲惫,心灵上也在不断地与世俗的喧嚣抗争,而在“却立浮云端,俯视万井丽”中,他又表现出了超然的境界,仿佛置身于高空之中,俯瞰世间的繁华与冷漠。

整首诗不仅有自然景色的描绘,还有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思考,尤其是最后两句“戏留一转语,千载起攘袂”,让人感受到一种时光流转的哲学意味,仿佛在说,尽管人生短暂,但留下的诗句和思想却能超越时间,给后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楚山澹无尘,赣水清可厉:描绘了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象,楚山和赣水分别象征着清幽和明净。
  2. 散策尘外游,麾手谢此世:展示了诗人对尘世的告别,表达出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3. 山高惜人力,十步辄一憩: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感叹人力的渺小。
  4. 却立浮云端,俯视万井丽:形容诗人站在高处,俯瞰世间的美丽,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5. 幽人宴坐处,龙虎为斩薙:暗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可以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6. 马驹独何疑,岂堕山鬼计:表明对自然和生命的信任,不会被外在的变化所迷惑。
  7. 夜垣非助我,谬敬欲其逝:表达了一种对黑暗的反思,夜晚并不是真正的朋友。
  8. 戏留一转语,千载起攘袂:强调了诗歌的永恒性,尽管时光流逝,诗的意义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云端”比喻一种超然的境界。
  • 对仗:整首诗中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龙虎为斩薙”,赋予自然界的力量以人性化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与追求自由、宁静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和时间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山:象征清幽与高洁。
  • 赣水:象征明亮与宁静。
  • 浮云:象征超然与自由。
  • 龙虎:象征力量与自然的威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水是哪个?

    • A. 长江
    • B. 赣水
    • C. 黄河
  2. “散策尘外游”中的“尘”指的是什么?

    • A. 土地
    • B. 尘世的烦恼
    • C. 灰尘
  3. 诗中“却立浮云端”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 A. 焦虑
    • B. 超然
    • C. 迷茫

答案:

  1. B. 赣水
  2. B. 尘世的烦恼
  3. B. 超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的自然诗:
    • 苏轼在《尘外亭》中表现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而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则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两者都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胡孙愁 夜泊湾舟大风雨,未至衡州一百二十里 夔州竹枝歌九首 自巫山遵陆以避黑石诸滩,大雨不可行,泊驿 瞿唐行 玉茗花 茸山道中感怀 雷万春墓 除夜地炉书事 胡长文给事挽词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浮名薄利 缶字旁的字 瑰意琦行 根株结盘 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出疆载质 胸无大志 鼠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阳景 人多智广 渠搜 采字头的字 布路 皿字底的字 幸灾乐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